德國老人院引進中國護士
2013年1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勞動署下屬的海外及專業人士中介服務中心(ZAV)和中國商務部下屬的對外承包工程商會(Chinca)2012年底簽署了一項意向協議,介紹中國護士到德國養老機構工作。第一批護士已經在山東省外派護士培訓基地開始接受德語培訓。
在德國,"護理危機"近年來成為一個經常聽到的詞。因為德國的老人護理工種薪水偏低,工作強度又很大,並不是一個受歡迎的職業選擇。德國經濟研究所最新發布的專業調查顯示,德國在接下來的9年中需要增加22萬名全職護理人員,而目前德國的老人院已經出現了護理工短缺的現象。由於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這一缺口今後還將繼續擴大。
德國護理機構於是把目光投向了海外。據山東省外派護士培訓基地的業務總監王祝文介紹,德國護理業僱主協會找到了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經商處。經過中國商務部的推薦,德方開始與山東培訓基地商談合作。因為這家位於威海市的企業"在涉外護士培訓和外派方面,是做得最大和最專業的一家",並且有商務部頒發的經營資質。
來自全國的大專畢業生
王祝文對德國之聲介紹,德國項目計劃招收150名護士,目前已有25名開始接受培訓。她們來自全國各地,"基本都是在國內醫療大專院校學習護理專業的,大部分是應屆畢業生,也有一些是有工作經驗的。"她們將在威海接受8個月的德語強化培訓,課程還包括德國的風土人情,跨文化交流等。這些護士來到德國後還將在護理機構依照情況接受專業技能和日常工作的培訓。
據德國護理業僱主協會公佈的訊息,中國護士來德國工作簽約的時間為3到5年,月薪大約為2400歐元,這是德國老人護理行業的平均水準。但德國公共服務業工會對此仍有顧慮,該組織秘書處的法爾克(Gereon Falck)對《西德意志報》表示,由於一些未加入勞資協議的護理機構也可能申請雇傭中國護士,因此不能保證所有僱主都會遵守這一薪水標準,他擔心這將進一步壓低德國護理人員的薪水水準。此外,人們擔心外國護士受德語水準所限,在工作中不能與老人很好地溝通。
中國護士在國內接受的語言培訓是否能讓她們在德國很快融入工作生活,還須拭目以待。其實德國醫療機構裡的外國護士並不是現在才出現的新事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時的西德曾經從韓國、菲律賓、越南等亞洲國引進過一批護士,她們後來在工作中普遍受到好評。
重醫輕護
護理人員已經成為中國勞務輸出的一個新門類。僅山東省外派護士培訓基地就已派出了1000多名護士,前往的國家包括新加坡、沙烏地、阿聯酋、日本、英國、紐西蘭、澳洲、加拿大等。王祝文表示,護理人員輸出是得到政府推動的,因為中國希望由"低端勞務向高端勞務轉型,而護士就是轉型的一個方向。"
德國護理業僱主協會公佈的數據稱,僅山東省目前就有6萬名受過正規培訓的護理人員沒有找到對口的工作。而國內媒體則報導,中國護士缺乏,人員流失嚴重。王祝文解釋道:"如果中國所有的醫院、醫療機構、包括養老院能按照國家衞生部制定的醫護和護患比例來配置護士的話,中國是緊缺護士的。"但這位企業經理認為,中國96%以上的醫療機構中,醫護和護患比都沒有達到這個標準,而且是有意識這樣做。
"中國重醫輕護,對護士的勞動價值沒有認識到位,對醫院來說他認為護士帶來的產出不夠,所以現在很少有醫院主動引進更多的護士。"後果之一就是相當一部份正規院校護理專業的畢業生因為沒有門路進入醫院,只能改行或出國。
根據德方的計劃,中國護士將在今年第三季度來到德國,平均分派到漢堡、黑森州和巴登-符滕堡州的護理機構工作。當地有關部門應向她們提供輔導和咨詢,協助她們盡快融入社會。
作者:葉宣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