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維京人遺跡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018年7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這也是德國北部石荷州被認定的第三處世界遺產。另外兩處是呂貝克的老城區以及海灘濕地。該州文化部長普裡恩(Karin Prien)說,維京人遺址被認定為文化遺產是"莫大的榮譽",並表示將充滿感激地將為今後的人們守護、展示好這片遺產。
石荷州考古局十餘年來一直在爭取為維京人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15年,石荷州曾經與丹麥、拉脫維亞、挪威、冰島共同將各自境內的維京人遺址申遺,但是卻沒有成功。今年的申報則只包括石荷州境內的赫德比考古遺址(Haithabu/Hedeby)以及丹內維爾克邊牆(Danewerk/Danevirke)遺跡。
公元9世紀到11世紀間是赫德比維京人聚居地的鼎盛時期。這座中世紀早期的城鎮地理位置優越,被認為是當時歐洲最重要的商業中心之一,維京人在這裡開展通往斯堪迪納維亞、愛爾蘭、君士坦丁堡、巴格達的貿易,同時也是溝通北海與波羅的海的物流樞紐。城牆內,考古學家不斷發掘出千年前的飾物、工具、指甲、骨骼等聚居地遺留物。
而不遠處的丹內維爾克邊牆則是大約於公元5世紀前後興建的防禦設施。這道邊牆長約33公里,其中有4公里至今保存良好。1864年,普魯士奧地利聯軍擊敗了丹麥軍隊,後者還曾經使用這段邊牆作為防禦工事。
考古學家猜測,最初在此定居的可能是弗裡斯蘭的商人,到了公元9世紀,丹麥國王強迫丹麥商人遷居於此。1066年,斯拉夫軍隊的入侵終結了這座城市短短300餘年的歷史。赫德比被毀滅後,附近的石勒蘇益格承擔起了貿易中心城市的角色。而赫德比從此只存在於史書的記載中。
直到20世紀,考古學家才發現了赫德比的遺跡,從而揭開了迄今最大規模的維京人聚居地遺址的面紗。幾十年來,考古學家在遺址內發掘出了來自同時期法國、阿拉伯、不列顛、科隆等地的錢幣,還發現了一條戰艦的殘骸。目前,赫德比遺跡尚只挖掘了一小部分,科學家正用現代化的設備仔細檢查城牆內的每一寸土地。
本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在中東國家巴林召開會議,商討並陸續公佈新一批世界文化或自然遺產的名單。除了北德的維京人遺址,德國中部的瑙姆堡大教堂、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的穆斯林王城Medina Azahara廢墟、義大利北部奧利維蒂工廠居住復合體、韓國的佛教山寺等地此次也申遺成功。
文山/樂然/(法新社、德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