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310 Waldrich Coburg
2010年3月18日"如果一家德國公司被美國公司收購的話,沒有人會大呼小叫的。但如果被中國公司收購,那所有的人都會有顧慮。"
瓦德裡希科堡機床廠(Waldrich Coburg)董事長胡伯特‧貝克(Hubert Becker)如是說。他本人和美中兩國企業都打過交道。1986年,美國大型企業-因格索爾機床廠(Ingersoll International)收購了瓦德裡希機床廠。在瓦德裡希機床廠工作了40多年的貝克至今回憶起那段歷史都覺得很沉重:"瓦德裡希機床廠的厄運就此開始。因格索爾的三個機床廠生產同樣的機器,形成了自我競爭。而且廠裡的各種決定都由美國的母公司做。"
2003年,因格索爾公司宣佈破產。瓦德裡希機床廠需要新的投資者。2005年,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了該廠。由於北京第一機床廠是一家國營企業,因此「從廣義上講,瓦德裡希現在也應該是一家中國的國營企業」,貝克坦白地說。
這會有好結果嗎?中國人會將工廠的設備運回中國,讓科堡的工廠逐漸消失嗎?當時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在2005年10月24日公司交接的這一天,北京第一機床廠廠長崔志成向德國工人做出承諾,瓦德裡希機床廠還是瓦德裡希機床廠。曲向軍是工廠四名經理中唯一的中國人。他告知:"瓦德裡希好比是一棵百年的老樹,只有在德國才能生存和發展下去。另外我們當初也做了不裁員的承諾。"
四年下來,承諾都得到了兌現。企業從2005年底的500名職工擴大到目前的750人。公司營業額達到一億七千萬歐元,是當初的三倍,利潤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公司還追加了三千萬歐元的投資。既使在全球經濟危機的2009年,公司仍達到了20%的增長率。而德國機床生產行業的業績在同期卻下降了30%。貝克講述道:"我們是德國機床生產行業的例外。我們的情形在業內不多見。經濟危機反而給我們了一個喘息的機會,縮短了交貨期。"
瓦德裡希科堡機床廠現在的訂單已夠該廠的生產線忙到 2012 年。與北京的合作給科堡帶來了新的客戶。但貝克認為,北京第一機床廠獲利更大。因為客戶知道有科堡作後盾,對產品品質可以一百個放心。他舉了個例子:北京第一機床廠曾按照瓦德裡希科堡的圖紙製造了一款車床。在北京機床展上,這種車床一下子就獲得了五個定單。
貝克說,這不是搶了科堡的生意,因為這都是低價位的產品,而瓦德裡希科堡只生產高價位的機床。因此兩家公司在市場上形成了互補而非競爭。曲向軍如此評價兩者的技術水準: " 從技術的層次來劃分,科堡在世界上處於金字塔的頂端。而我們處在金字塔的中部。 "
而雄心勃勃的中國人當然不會永遠甘居中游了。曲向軍認為,即使有一天北京第一機床廠也抵達了金字塔的頂端, " 母子 " 二人也不必為市場份額而打得不可開交: " 世界每年需要重型機床 700 台左右。而瓦德裡希科堡公司每年僅能夠生產三、四十台。我們的目標是爭取那三、四十台以外的市場。 "
與瓦德裡希機床廠的合作可以大大縮短北京第一機床廠攀登技術頂端的時間。曲向軍透露,這也是當初他們收購瓦德裡希的一個重要原因: " 我們收購科堡公司是從戰略層面考慮的。我們要走國際化之路。收購了這樣的公司我們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
而對瓦德裡希機床廠來說,中國企業的收購給它帶來了新生。貝克講述道: " 我們實際上很自主,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做出必要的決定。我們只須每年去一次北京,為總公司提交一份年終總結報告,並提出第二年的生產計劃及投資建議。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聽到過一個 ' 不 ' 字。 "
貝克認為,北京第一機床廠讓他們保持德國企業的自主性是其獲得成功的關鍵。
作者:張丹紅/王雪丁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