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腐敗出在哪裡?
2012年6月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從刑法的角度看,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沒有腐敗問題。這位社民黨政治家在2005年競選連任失敗幾個月後,就成為了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溪"財團的監事會主席。儘管這並不違反任何法律,但著實讓許多人覺得心裡不是滋味。
不得不提到的是,這一旨在從俄羅斯通過波羅的海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項目在政治、經濟和環保上都是頗具爭議的。施羅德在總理任上大力支持這一項目。他的俄方合作夥伴是被他稱為"純粹的民主主義者"的總統普丁。北溪項目財團中,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掌握了51%的股份,該公司被調查新聞記者羅特(Juergen Roth)形容為一個具有黑社會結構的"令人生畏的帝國"。
腐敗即濫用權力
施羅德和北溪與腐敗到底有什麼關係呢?狹義上看沒有太大關係,但從廣義看關係卻很密切。國際透明組織對腐敗的定義是"濫用被賦予的權力以獲得私利"。該組織每年公佈全球腐敗感受指數,其依據是對國內外商務人士的問卷。德國在被調查的183個國家中排名14。
今年,國際透明組織還首次針對25個歐洲國家發布報告,調查領域包括政府、議會、司法和政黨。但由於各國的社會組織結構差異導致難以橫向比較,國別報告不採用量化排名的方式。
德國無視聯合國反腐公約
國際透明組織的報告指出,德國擁有良好的"社會整合"體系,就是說在經濟生活以及公民和政界的關係中,公開和公平度較高。儘管對德國的總體評價相當好,但報告仍指出有一些問題亟待改進。一個突出的例子是議員涉及行賄的問題。德國刑法規定,賄賂民意代表是要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但這只限於在投票、表決中的賄選行為。
而聯合國早在2005年就已頒布的反腐敗公約則要求明顯加大制裁力度。目前已有160個國家批准了這一公約,但不包括德國。在批准公約前德國議會必須修改刑法。反對黨社民黨已經提出了一個修改草案,根據該草案,議員如果為第三者提供好處,也將受到法律制裁。
但執政的聯盟黨和自民黨則反對這一修改建議。國際透明組織的負責人洪伯克(Christian Humborg)指出,德國這樣做會在國際上將自己置於可笑境地。但他相信,德國已沒有辦法再拖延下去了,因為就連工業界也呼籲政府傚法其他國家的的榜樣。
利益團體與院外游說
另一個受到國際透明組織批評的地方是德國議員捐款制度。根據目前的法律,議員接受10萬歐元以上的捐款才有義務公開。洪伯克認為這個數目太高,而且問題在於,向議員捐款很容易造成這是一種有償交易的印象。
洪伯克指出,預防腐敗的另一個有效措施是建立全國性的利益團體登記制度。所有與議員、政府部委和機構打交道的企業、律師事務所都必須登記在冊。德國現有的一部註册目錄只對行業協會公開,而且登記是基於自願原則。
僅在柏林就有數千名為各類利益團體工作的院外游說人士,他們的目的是對政治家施加影響,進而影響立法的進程。為了讓這種行為更加透明,國際透明組織一直呼籲建立一套訊息公開系統,讓公民可以瞭解到在每一部法律的出台過程中,都有誰以什麼方式參與其中。而這一建議在德國政界目前也得不到多數支持。
作者:Marcel Fürstenau 編譯:葉宣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