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物種保護:喜憂參半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根據聯邦自然保護署發布的最新報告,在德國,也有不少動物、植物以及菌類面臨滅絕的風險,佔到總數的1/3。而有些生物種類更是已經滅絕。農業以及建築活動是導致德國生物滅絕的主要因素。
螞蟻:生存空間越來越少
德國總共有65種螞蟻,其中不少正受到威脅。其原因主要是農業生產中過度使用化肥,而森林中的腐木數量減少也讓不少螞蟻面臨生存空間變小的困境。螞蟻在食物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們捕食更小體型的昆蟲,啃食動物屍體,同時也為鳥類所捕食。
蜜蜂:對糧食生產至關重要
3/4的農作物都需要授粉。正因此,許多人都對蜜蜂死亡憂心忡忡。不少專家都認為,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殺蟲劑是造成蜜蜂死亡的主因。
施雷伯長翼蝙蝠:從德國消失
這種「施雷伯長翼蝙蝠」已經在德國徹底消失。這張照片則是在保加利亞拍攝的。在德國,物種多樣性的減少正在悄悄進行。
白尾海雕:起死回生
德國的物種保護工作也並非一無是處。白尾海雕的數量就重新開始增長。白尾海雕是中歐地區鷹形目中,體型較大的一種。此前,由於人類捕獵以及DDT的使用,幾乎完全滅絕。而如今,水環境品質的改善,也對白尾海雕的處境有所幫助。
狼:強勢回歸
狼也從物種保護工作中獲益頗豐。此前,狼曾經在德國瀕臨滅絕。直到2000年,才有確切證據顯示又有新生狼崽。根據2014年的最新數據,德國現在總共有34個狼群。
農業生產威脅生物多樣性
農業生產中的單一作物耕種對物種保護構成了巨大挑戰。大量化肥、殺蟲劑的使用造成了動植物生存空間的減少。這一趨勢目前依然在持續。
生態農業有利物種保護
專家呼籲,農業生產亟需轉變思維,從而改變動植物的生存處境;他們呼籲歐洲政界應當為農業生產者提供支持,幫助他們轉變生產方式。
野森林比例亟待提高
德國的森林覆蓋率相當高,但是絕大部分都是經濟林,只有大約2%是野森林。在野森林中,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更為廣闊。物種保護專家呼籲,野森林的比例應當提高到5%左右。
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專家估計,氣候變化對德國的物種保護工作目前還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德國聯邦自然保護署的最新報告中則指出,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將在今後日益增加。
保護生物多樣性 提升幸福感
保護生物多樣性,其實也能提升人類的幸福感。綠色空間能夠為人們提供休憩的場所。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自己種植農產品,在社區中養護植物,為生物多樣性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