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機械:非你不可?
2013年3月2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在過去20年經歷了迅猛增長,這使得兩國經濟互為依賴。德國在個人電腦包括筆記型電腦以及紡織品領域依賴於從中國進口,而中國的製造工業也依賴於從德國進口的機械設備。這是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Stiftung)委託研究機構Prognos AG進行的一項有關兩國貿易關係的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結論。
德國機械:難以取代的地位
貝塔斯曼基金會德國與亞洲研究項目負責人豪希爾德(Helmut Hauschild)表示:"德國的機械製造業對於中國工業來說具有關鍵意義。"而中國又是德國日用消費品領域的最重要供貨國家。不過,該研究報告指出,雖然同為互相依賴,但由於中國生產的消費品,尤其是價格低廉的紡織品,並不是不可替代的,目前印度、孟加拉、越南等國作為服裝加工基地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而反過來,德國提供的高技術含量機械產品,卻佔有別國難以取代的重要地位。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東亞經濟專家瓦克(Oliver Wack)指出,德國機械製造業的巨大優勢在於門類齊全,可以全面覆蓋顧客的需求。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從2009年起,中國就一直是德國機械製造業的最大市場。這當然也會帶來相應的挑戰。通過出口貿易的繁榮,德國機械製造企業也越來越多地到中國設立生產基地、售後服務中心。"據瓦克介紹,目前,僅德國機械製造企業在中國國內創造的工作崗位就超過1萬個,而且都是薪酬條件較好的專業技術職位。
根據貝塔斯曼基金會委託進行的這項研究,在中國最為依賴德國進口產品種類的"100強"中,僅機械設備類產品就有大約60種。而在這其中,紡織品加工設備又是其中最重要的門類之一。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製造業,以加工附加值較低的紡織品、服裝、玩具為主,大部分用於出口。所以這份報告寫道:"德國的機械設備製造了中國在出口領域的成功。"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的瓦克表示,幫助客戶在市場上取得更強的地位,本來就是德國機械製造企業的成功要訣。他們提供的機械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不管是進入下一級加工程序,還是作為最終成本投放市場,都必須能夠經得起競爭的考驗。
由於德國向中國出口的產品--以機械製造為主--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而中國向德國出口的產品--以日用消費品為主--卻並不具有壟斷能力,因此該研究得出的分析結論是,雖然互為依賴,但中國對德國產品的依賴性更大。
未來貿易模式面臨轉變
到目前為止,德中貿易的模式都是德國的高精尖設備換取中國的大量廉價消費品。不過,上述研究也預測,未來兩國貿易有可能發生結構轉變。中國企業將努力追求提高自己在全球的技術水準地位,往增值鏈條的更高級別上走。因此,德國企業也將面臨來自中國的更多挑戰和競爭。
不過,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協會的瓦克認為,德國企業在中國的經濟轉型中仍然有很多的發展機會:"比如在節約資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乃至整個環保領域,這都是在中國頗受關注的話題,這都是我們的強項,在這些領域我們都可以為中國提供很好的解決方案。"
作者:雨涵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