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最高法院裁定:拉網式搜索違反基本法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6年5月24日

德國最高法院——聯邦憲法法院裁定,刑偵機關採取的模糊式拉網搜索違反德國基本法。獲勝的一名摩洛哥人。他在德國安全部門在模糊式拉網搜索時,引起了情報部門的主意,被當成是恐怖分子的線人。德國官方搜索嫌疑犯的標準是:性別:男,年齡:18歲至40歲之間,職業:大學生,宗教信仰:穆斯林。憲法法院裁定,這樣拉網式搜索的標準違反基本法。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8WAv
聯邦憲法法院法官們圖片來源: AP

卡爾斯魯厄法官在判決書表示,自從911事件以來,刑偵機關在對伊斯蘭極端分子「線人」的搜捕過程中違反了規定。在長達70頁的原則性裁決中,憲法法院指出,按照模糊標準,為了追查嫌疑犯而隨意懷疑並進行拉網式搜索,貶低了當事人的人格,對他們的身心製造了不必要的驚恐,影響了他們與朋友之間的正常交往。

裁決指出,有效打擊恐怖主義是國家的任務,但是基本法規定國家僅能使用法治國家的手段。社會中不能有一群人感覺到被監視。拉網式搜索必須針對具體的事件或者有真名實姓的嫌疑人。

拉網式搜索雖然是一種預防性的手段,但正是這種在沒有具體威脅的情況下損害其他受到法律保護權利的預防性措施,違反了德國基本法。進行這一調查必須有具體的證據表明,一場恐怖襲擊正在策劃當中。憲法法院的法官在裁決書中表明,在911事件之後存在恐怖襲擊的威脅並不足以作為侵害公民基本權利的藉口。例如在這一案件中涉及的基本權利——個人訊息自決權。也就是說,每位公民都有權利獲悉並決定,到底有誰瞭解有關他的什麼訊息。

但是人們不能曲解法官的判決。法官認為,拉網式搜索原則上是一個合法的智慧型化的刑偵方式。法院同時指出拉網式搜索也曾經取得過成果。歷史上德國情報機關在偵查極左恐怖組織「紅色旅」時,成功採取了拉網式排查。不過當時警察跟蹤的對象都有真名實姓,有具體的嫌疑。例如當時「紅色旅」成員都用現金支付房租和水電費。根據這一反常現象,警察才能夠順著這一蛛絲馬跡,順藤摸瓜,找到嫌疑犯。

在911事件之後,德國情報機關懷疑有伊斯蘭恐怖分子有可能在德國製造恐怖襲擊,因此拉網式搜索的網眼特別密。國家以及各個聯邦州的刑偵人員在各所大學、居民戶籍管理處、外國人管理局、語言學校以及飛機駕駛學校按照以下的標準蒐集情報: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出生地或國籍:伊斯蘭國家;性別:男;職業:大學生或者已畢業或輟學的大學生。

按照這一模糊概念拉網搜索一共找到800萬人,經過初級過濾,剩下32000人,另有10萬人的個人資料被儲存在比较資料庫中。這樣大規模的搜查並沒有能夠找到任何一個極端伊斯蘭組織的成員,也沒有人因為加入極端伊斯蘭組織而受到起訴。

德國聯邦刑偵局表示,通過模糊拉網式搜索獲得嫌疑人資料已經被刪除。沒有人知道,這一資料庫中到底有多少資料已經流入了其他的統計之中,還有很多工作等著負責保護個人數據的機構去做。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