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專家談中國新數字:中國十年超德國
2005年12月20日中國經濟的規模比人們至今所知的大出六分之一。在近10年來第一次審核之後,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推出的全國經濟普查報告把2004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上調了16.8%,上調值高達2.3兆元。就此,德國之聲德文網記者採訪了中國問題專家,曾擔任艾伯特基金會上海辦公室主任、駐上海和北京德國經濟代表處主任和德國駐中國國外商會總幹事的克勞斯.格林(Klaus Grimm)先生。
德國之聲:中國什麼時候將超越美國、日本和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強國呢?
格林:首先要把這個事情中和一下。經濟強國是按國民生產總值,而不是按人均收入衡量的。這是一個核心區別。一個擁有13億或者14億居民的國家,從國民生產總值上看,相對容易成為世界經濟大國。這裡運用的是大數字法則。但這仍然不能說明中國已經是一個發達國家。在這個前提下,我估計,中國將在大約30到40年後佔據世界第一位。
德國之聲:中國距離德國還有多遠?
格林:已經很近了。它可能會在10年後超越德國。
德國之聲:從這些新數字可以導出什麼樣的強處呢?
格林:這意味著中國政治上的強大。這一類統計數字表明了很多東西,但也因此而表明了很少東西。國民生產總值在這麼大的人口數量上,正如剛才說的,要大大地加以中和。但中國有著在世界尺度上成為一個重要大國的雄心-包括在經濟上。中國野心勃勃,不僅在地區上,比如在跟日本較勁方面,而是在全世界範圍內。中國真正暗中較勁的對像是美國。
德國之聲:中國將作為經濟強國對美國帶來危險嗎?
格林:不,我不這麼看。國民生產總值的數字是很不重要的。它對真正的經濟力量的表現力很小。如果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或者國內生產總值上看,那麼中國在長期內還將是一個發展中的、工業化中的國家。來自中國的捷報全都來自中國東部,沿著海岸,接著的就是一個向中部和西部中國坡度非常大的落差。有些地區還必須稱為貧困地區。
德國之聲:世界銀行參與的這個調查報告的一個結論是,中國經濟比人們估計的要大出近20%。這使您感到驚訝嗎?
格林:不,這一點也不使我驚訝。官方統計數字是一回事,但總是會有一種影子經濟存在,在我們國家也一樣,這種東西到處都有。把這東西算進去,當然數字就大了。而且:我們不知道,中國人的統計數字的可信度究竟如何。
德國之聲:中國以這類數字要在政治上達到什麼?
格林:毫無疑問,這關係到形象,關係到地位。這對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宣傳性地對待這種事情。通過這種調查報告來搞政治。
德國之聲:是想要通過這種方法讓世界害怕嗎?
格林:想要給世界造成印象,並且說:「我們中國人又是有影響的人了。我們是世界大國。」不僅在政治上,他們已經坐在聯合國安理會席位上了,而是我們看到他們在經濟上同樣如此。出口這個國民產值第一眼看上去也是給人深刻印象的。如果仔細觀察,很快就會覺得不至於那麼印象深刻了。在出口結構上,雖然最上面的已經不再是紡織品,玩具和皮件,而是機械和電子產品,跟德國的出口結構一樣。可是必須看到,在技術水準和品質水準上,德國和中國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中國的出口是在另一個水準上的。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