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專家評對李克強的哀悼:人們意識到他是一股抗衡的力量
2023年11月2日德國之聲:人們認為,李克強的十年總理任期,始終處於習近平的"陰影"之下。那麼,在經濟領域,他仍得以實現某些目標、取得某些成就嗎?
費多麗(Doris Fischer)教授:當然。他的確是在習的陰影下,我們也看到他推出的許多項目以及經濟上的想法沒能完全落實。但在這十年中,比如說,他強調扶持中小企業,強調增長不能靠國家投資刺激經濟。在他上任之初,"李克強經濟學"以及"克強指數",也顯示出他對統計數據的批判性態度。
他處在習近平的陰影下,有時甚至與習近平的言行有衝突。他們二人在某種程度上被視為對手。在習近平就任黨總書記前,李克強就被視為其競爭對手之一。與此同時,李克強也被視為更多站在"改革派"一邊,而不是站在意識形態絕對至上的一邊。
當然,我不會把李克強看作要暗中消除黨的領導,而是他與習近平有不同的看法,對於黨要如何做,才能讓經濟繁榮穩定,從而不會讓黨的領導地位受到質疑。他的想法不是一直能貫徹實施。
一股抗衡的力量
令人關注的是,如今他去世後引發哀悼。我想,許多人未必是對他以及他都做了什麼有很多瞭解,或者是特別支持他的經濟政策,而是因為,過去幾年,習的路線得到大力落實,人們現在意識到,李克強是一股"反作用力",一股抗衡的力量。
所以,您剛才問他實現了什麼,--這樣一股"反作用力"也是很重要的。或許現在人們更強烈地感受到,少了這一塊。
李克強來自"共青團派",這也被視為與習近平所來自的政治"背景"互相牽制。去年人們看到,同樣來自"共青團派"的前總書記胡錦濤也被推到一邊,不再有影響力。人們意識到,這股反制的力量越來越弱。
而由於在歷史上,對受愛戴的政治人物的哀悼曾引發運動,因此現在的管控也特別嚴格。
德國之聲:從經濟角度來看,他在任的十年最大的挑戰和成果又是什麼呢?
費多麗(Doris Fischer)教授:李克強2013年上任時,面臨全球金融危機的後果。中國2009年實施了巨額的經濟刺激計劃,隨之而來的債務問題逐漸顯現。國家、銀行、地方政府都大舉投資,以緩和全球金融危機的強烈衝擊。李克強上任後表示,增長不能靠國家投資來刺激。中國政府2013年推出的經濟政策綱領,內容也有模棱兩可之處。有改革的內容,也有一些地方如今看來可能出自習近平之手。
最初,人們不知道那屆政府的經濟政策會多麼傾向於改革。在金融領域看上去是"改革派"為主。但2015年中國股市發生崩盤,中國經濟再度陷入低谷。此時,對於國家出手刺激經濟的呼聲再度高漲。中外企業都希望中國政府採取調控措施。
新冠疫情後,這一情形再度出現。儘管地方債台高築,但這成為一種經濟政策邏輯:不是說要在某些領域採取根本性的改革,而是說國家要出手救助。這成為中國體制下的一個基本困境。中國政府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堅持不刺激經濟,但現在似乎又動搖了。
不同的著手方式
這僅是一個層面。比如,李克強還曾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其實是一個就業計劃,如何讓青年、大學畢業生找到好工作。真正的"創新"領域,是按著習近平的模式進行的。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方面取得了成功,——它著眼於小企業的創業,而不是大型企業,思路完全不同,但另一方面,它也從未能成為一個大型的旗艦項目。但能看出,李克強有不同的著手方式。
從國際角度來看,對於中國政府提出的改革、扶持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說法,外界有了一種"信任危機"。過去十年,日益政治化、意識形態化,至少從辭令上來說,日益中央集權,而不是"國退民進"。所以,一種路線是國家要加強控制,一種是李克強的路線,認為需要更多民營經濟和改革。李克強的路線未能得到貫徹實施,或者說在地方層面未能貫徹實施。
不過我想,人們現在的哀悼並非因為他的某些具體經濟路線。李克強被視為很人性化,外出視察時親自瞭解民情,但有這樣經歷的人畢竟是少數。許多現在哀悼他的人大概是認識到,儘管他可能一直因未能掌握足夠的權力而沮喪,但他仍是一股抗衡的力量。
不想過於拔高
德國之聲:有民眾和媒體以"改革者"之稱緬懷李克強。您認為,與習近平相比,他可以稱為"改革者"嗎?
費多麗(Doris Fischer)教授:一方面,他提出了不少倡議,另一方面,他對於與國外的合作也持更開放的態度。但我不想過於拔高:過去的十年,我們並未感受到是特別強有力的改革開放、走向自由經濟的十年。當然,我們也不知道具體的內部討論是怎樣的。與習近平及其緊密圈子相比,李克強的意識形態化要弱得多。他曾接受過經濟學的專業訓練,--儘管這並非制定良好經濟政策的必要條件,但仍讓他有別於其他人。他也致力於經濟工作,因此也可以說他是一位"改革者"。在國際上他也被視為更值得信賴、更開放的夥伴,在個性上更容易接近;他也與其他國家政要交往自如,比習近平更容易"解讀"。
(以上採訪內容有刪節)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