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敘問題中的角色
2013年9月1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表示:"過去幾個小時的動態顯示通過政治途徑解決敘利亞問題的機會越來越大。"德國總理梅克爾也支持這一初見成效的外交努力。
敘利亞外長穆阿利姆(Walid al-Muallim)本周已宣佈,敘利亞政府同意交出該國的化學武器。此舉可使敘利亞暫時免遭軍事打擊。此前,俄羅斯響應美國國務卿克裡的一項表態,建議敘利亞將化武交給國際社會控制。就敘利亞問題,德國各黨政客一直都希望能找到一個外交解決途徑。
是演員還是觀眾?
.來自社民黨的議會外交委員會成員史蒂內(Rainer Stinner)表示:"達成這種一致,德國在最近幾天也做出了不少外交努力。史蒂內繼續說,德國通過尋求與俄羅斯展開深度對話,積極地參與了找尋解決辦法的過程。目的是,說服莫斯科切勿和一個可能使用化武的政府結成聯盟。
左黨政客梵阿肯(Jan van Aken)眼中德國在敘利亞危機中扮演的角色卻截然不同:"德國政府只是觀眾,而且是不好的觀眾。"他繼續分析,梅克爾總理在敘利亞問題上走了之字路線。德國政府缺乏介入敘利亞問題的決心。
利比亞棄權票的陰影
科隆大學國際和外交政策教授耶格爾(Thomas Jäger)也認為德國的影響微不足道。在他看來,德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協商環節中沒有做出決定性的貢獻。"就此而言,德國也只是展示了自己的相應能力。"
德國政府的敘利亞政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西方盟友,自己卻沒有確定進一步的行動方案。當德國的西方盟友認為阿薩德政府可能使用了化武而考慮對其進行軍事打擊時,德國政府就是這種態度。
德國低調參與敘利亞問題的原因之一是吸取了兩年前的經驗教訓。2011年,德國政府在聯合國安理會就軍事幹預利比亞問題的投票上惹鬧了其西方盟友。德國當時投了棄權票,也就等於站在了中俄一邊,因為中國和俄羅斯也投了棄權票。當時西方盟友對2003年德國拒絕參加伊拉克戰爭的決定仍記憶猶新。
德國的敘利亞政策的重心主要是對該國難民提供人道幫助。梅克爾於今年6月宣佈,德國政府今年對流亡人員的資助將提高至2億歐元。德國原本準備向敘利亞難民提供1,9億歐元的幫助。德國政府也表示願意接受5000敘利亞難民,今日(9月11日)起,他們將陸續到達德國。
參與銷毀化武?
政治專家耶格爾分析說,外交努力付諸於實際行動是大勢所趨。"德國政府在這裡面扮演何種角色將取決於德國政府為這一過程能提供怎樣的建議和努力。"
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呼籲大馬士革政府,立即簽署禁止化學武器的相關國際協議,並允許國際調查人員進行就地檢驗。另外,必須找出8月份使用化武的責任方,並使其接受國際刑事法庭的審判。
韋斯特韋勒預計德國將會參與銷毀敘利亞化武的行動。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軍備監督和裁軍專家馬亞(Oliver Meier)指出,德國有這方面的專家。距銷毀行動正式開始,還有一段時間。
作者:Sven Pöhle 編譯:安靜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