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出現手工業技師出口熱潮
2007年11月30日奔向挪威
西格河畔小鎮莫爾斯巴赫。弗利德赫姆.穆勒正在把最後一些東西裝到箱子裡去。電話放在夠得著的地方。他在等待汽車修理行的電話。一旦他的汽車通過了冬季行駛測試,就可以上路了。最遲22點。接下來是通宵的行駛,往北1000公里。第2天上午11點,汽車將登上擺渡船,方向是奧斯陸-他新的家鄉。
他把他的單體別墅、3個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和老婆都留在德國。如果他幹得好,他們也將會跟進。48歲的穆勒是電子裝配技師。他是離鄉背景去外國尋找他們的幸運的許多手工業技師中的一員,他們到遠方去,是由於在德國前景不佳。
他的新僱主是計時工作介紹公司Nordisk Handvaerk Aps。挪威就缺象穆勒這樣的專業人員。這個國家如飢似渴地接納著他們,據稱已有53000人奔那裡去了。光是Nordisk Handvaerk Aps一家公司,已經收留了240個德國人。在許多項目的建設工地上,人們可以用德語交流,比如奧斯陸的中央醫院,新歌劇院,或者山上的渡假住房。
這家公司的工作介紹員拉瑟.施馬克爾森對德國員工有著很好的體會。他說:「他們很積極肯幹。」再說了,在這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每小時21歐元的毛薪水比德國的平均11歐元高出近一倍。雖說那裡的生活費用也比德國高,但通過僱主的附加資助,比如提供住處和工作服,得到了一定的補償。
德國手工業師培訓得特別好
「德國手工業師很受歡迎,因為他們受到過很好的培訓。」施馬克爾森此話說到了德國手工業師們自豪的骨子裡去了。德國的雙軌制教育,把職業教育跟企業實踐結合在一起,幾乎可以稱為在歐洲成功的保證。培訓時間為3年。在德國,只有獲得了技師證書的人,才有資格開出自己的工場。要獲得技師證書,還需要在3年畢業後再當3至5年的學徒,直到通過資格考試。
在整個歐洲,只有盧森堡和奧地利才有這樣嚴格耗時的培訓制度。德國手工業中央協會的亞歷山大.雷果斯斯說:「在大多數歐洲國家,培訓時間要短得多,而且品質差,不對症下藥。在德國,比如說,一個鋪瓷磚的技工在他的領域內什麼都會,在實踐過程裡他必須展示好品德,比如准時,團隊精神。」
德國手工業的營業額有6%是在國外獲得的,不僅是通過移出境外的手工業技師,也通過德國企業的國外項目。雷果斯基承認,「跟工業界比這不是特別多。但是在經濟景氣不振作的情況下,許多行業認識到了外國提供的機會的意義。但是,對手工業工場來說,要打到國外去,相關企業就必須至少是站在「兩條健康的腿」上的。雷果斯基舉例道,父親留在德國,兒子打到境外去,是10名員工以上的專業小企業的典型擴張模式。
走南闖北
在靠近東部邊境的地區,「走向東方」是一個新的趨勢。按理說,是大量東歐手工業者正在湧入德國。但是,雷果斯基說:「波蘭、匈牙利和捷克的高檔層想要引進德國標準,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德國手工業者被聘到東歐去。「」哪裡有購買力,哪裡就需要德國手工業者。」
安德列斯.格法爾也能證明這個論點。他是巴伐利亞手工業國際公司的總經理。他的公司是給那些願意多走路,願意擴張的巴伐利亞手工業者提供的跳板。他說,巴伐利亞手工業者最喜愛的地方是奧地利,瑞士,義大利和西班牙。在西班牙,德國手工業公司尤其在那些典型的旅遊地區特別集中。格法爾說:「德國的技師品質受到很高的評價。」
幸運的漢斯
木匠漢斯.諾特爾曼就是一個具體例子。2001年,他在德國獲得了技師證書,緊接著就去了西班牙,巴塞羅納附近的聖庫加特。這位32歲的木匠現在在那裡擁有一家自己的木匠工場,用了一名雇員,一名學徒。他稱自己為硬質高檔木材的專家,他說,在他這個小領域裡,他在西班牙根本就沒有對手,「在80年代那裡終結了手工培訓後,現在只有幾個上了年紀的西班牙人還真正地掌握這門手藝。」
接班人在整個歐洲都是個問題。諾特爾曼在他的新家鄉聖庫加行正在為那裡有個更好的培訓環境而努力,正跟當地市政府共同策劃一個一年制的培訓計劃。他自豪地說:「15到20個人在一年裡通過生產各種各樣的木家具來學習。」而這個實踐性學校將用市政府的房子舉辦。
語言知識也很重要
「只要是德國木匠,在這裡馬上就能找到工作,」諾爾特曼興奮地說。他不僅在德國學會了這門手藝,而且他是在德、西雙語的環境裡長大的。他從孩童時代就開始說西班牙語了。而這是一個關鍵優勢。
施馬克爾森對德國手工業技師們的外語水準就表示遺憾。
弗利德赫姆.穆勒就是在不會挪威語的情況下去挪威的。但不管怎麼說,他還會英語。一開始,他根本沒有時間去上挪威語班。在3個月的試用期裡,他首先要證明他在專業上是能夠達到高標準的。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