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嗎?
2007年11月19日日報周六寫道:「這種冷落施泰因布呂克的做法等於收回了邀請,它表明中國政府並沒有像柏林所希望的那樣,很快就平靜下來。中國顯然想以此懲一儆百,它認為梅克爾會見達賴喇嘛並非單個現象,而是轉變政策的標誌。
「八月底,梅克爾訪華時對中國人權狀況提出批評就已使北京不悅。她與前任施羅德不同,施羅德在德中法制對話的範圍之外不談人權問題。對梅克爾批評中國人權問題,北京還可以用其前東德的出身做解釋,把她的言論看作是說給德國公眾聽的話。而在總理府會見達賴喇嘛,在中國看來,則超越了底線。由於柏林的對華政策引發了總理和外交部長之間的意見分歧,北京想以此迫使梅克爾回到由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為代表的老路線上來。」
實際上,在梅克爾之後,會見達賴喇嘛的還有奧地利、加拿大的總理及美國總統布希。柏林日報說,「美國人的做法則不同。達賴喇嘛訪問華盛頓之前,美國政府代表求見北京並通告中方,布希總統將會見達賴喇嘛。雖然中方同樣表示了惱火,但有事先通知,中方的憤怒很快就過去了。而布希甚至親自向達賴喇嘛授予了高級勳章。」
法蘭克福匯報介紹了西藏的歷史及西藏問題的由來。文章指出,梅克爾會見達賴喇嘛為解決西藏問題增添了新的變數:
「為達到這一目標進行的談判很艱難。梅克爾會見達賴喇嘛是否能對談判起到推動作用,值得懷疑。批評人士認為,這樣做使陣線變得更為僵硬,使活動餘地、尤其德國的活動餘地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小。看起來總理在中國問題上,把世界公眾看得比外交協議更重要。聯盟黨新近向總理提出了『制度衝突』的觀點,會見達賴喇嘛正是這一觀點的象徵。
「問題是,聯盟黨的分析正確嗎?應以另一種制度對抗中國的制度嗎?內部緩慢而持續發生變化不是更有利於接受外來影響嗎?過去幾十年中,人權和民主已使中國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但中國的改革總在強調中國情況特殊和『安定』第一的條件下進行。這種安定通常等同於共產黨的壟斷統治,但是這一狀況能否維持下去,就很難說了。 」
本文摘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