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總體上說,貿易利大於弊

李魚2006年12月11日

5年前,中國在美國歐盟的積極推動下,完成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全過程。5年後的今天,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席捲全球,而通向中國市場的道路,對西方而言不僅漫長,而且艱險並充滿荊棘。隨著西方貿易赤字地不斷上攀,中西方之間的相互指責和懲罰性手段也更為頻繁。但最近一段時間來,歐盟和美國都在這個問題上發出了積極改善的訊號。

https://p.dw.com/p/9Vbd
上海港等待出口上路的中國造汽車圖片來源: AP

中國認為嚴守了入世諾言

中國入世5周年這一天,銀行領域也全面向外資開放。長久以來,銀行保險服務業是中國政府最大的心病,也是對外開放最艱難的一步。為了邁出這一步,中國政府5年來做了大量準備,最重要的4大國有銀行先後上市,外資在那裡可以擁有最多至25%的股份。從今天起,外資銀行可以在中國建立分行,開展人民幣業務以及向私人客戶提供信用卡等服務。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CBC)
2006年10月,中國工商銀行的股票在香港股市出售,成為迄今最大規模的銀行上市行為圖片來源: AP

中國政府認為,5年前入世談判時承諾的義務均已圓滿完成。的確,5年來,中國降低了一系列進口商品的關稅,減輕了國家對經濟的掌控,服務業、商品零售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等統統進行了面向國際市場的調整,接受對外開放的考驗。今天,銀行服務業也融入這一洪流。然而,在西方經濟界看來,中國的開放,尤其在銀行領域,仍然不盡人意,外國銀行進入中國市場遇到的門檻之高,實在難以踰越。

面對來自西方的抱怨,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總會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目前至少有兩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足兩美元。他說,中國已不可能承受更加劇烈的社會變遷。然而,西方更願意讓數字說話。數字顯示,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今年就將達到1000億歐元,同美國的逆差更是遠遠在這個數字之上。


此起彼伏的貿易爭端

Schuhfabrik in China
歐盟認為,她們做的鞋傾銷了,該罰!圖片來源: PA/dpa

巨額貿易不平衡是中國同西方近年來貿易摩擦、彼此以懲治手段相威脅的根本原因所在。目前,美國正為兩項控告中國的世貿官司做準備,一是中國侵犯精神財富權,第二項是中國阻止外國服務業順利進入中國市場。今年以來,歐盟同中國貿易爭吵的力度明顯增加。年初,紡織品配額制取消之後,中國產品大量湧入歐洲市場,引起生產行界的恐慌,抱怨聲四起。這種情形之下,歐盟委員會只好啟動緊急機制,給來自中國的紡織品重新帶上配額的枷鎖。中國抗議,指責歐盟提倡的自由貿易不過是紙上談兵,關鍵時刻不惜動用保護主義措施,更何況,取消紡織品配額制是入世談判時作出的決定。不久之後,歐盟查出中國進口皮鞋觸犯了傾銷條例,於是, 課以16.5%的進口 關稅給予懲罰。今年9月,歐盟聯手美國和加拿大一道把中國告到世貿,指責中國不向國外企業開放汽車零配件市場。中國對此的政策是,如果進口汽車零配件量超過整車的60%, 就按整車科進口關稅。


西方的心願,中國的義務

其實,不論何時何地,有接觸,就會產生糾紛。中國同西方的糾紛不僅正常,而且也是5年前可以預見的。當時,歐盟和美國一樣希望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這一方面出於政治考慮,希望將中國的崛起納入世界經濟體制,以便多少掌控來自中國的變數。另一方面是經濟因素,西方當然不能拒絕增長速度長居世界之首市場的誘惑,能夠在那裡分得杯羹是眾心所向。

西方的利益與中國同世界接軌的心願在時間上不謀而合。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來說,這意味著,必須遵守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認可的貿易與投資規則,必須開放本土市場,迎接外來競爭的挑戰。


企業裡的實用主義

Messe Auto China in Peking VW Konzeptauto Neeza
北京車展亮相的大眾汽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5年後的今天再看世界,中國無處不在,中國的廉價商品想躲都躲不開。這樣的時刻,企業該怎樣制定競爭戰略?據德國「時代周報」的一篇報導,當下,幾乎日本的每一家公司都提出「同中國相比,我們的競爭優勢何在」的問題 。日本目前工業產品總量的72%是中國製造,其中尖端科技留在日本,簡單工藝轉到中國。「時代周報」認為,日本由此完成了經濟轉折。為這場轉折付出的代價是高昂的,這是因為中國有著強制技術轉讓的規定。強制技術轉讓是保護市場、傾銷以外的另一項被西方狠批的對象。

在中國的外資及合資企業,練就了一套生存擴大發展的經驗。德國大眾在中國的分公司在當地生產的轎車,早就實現了80%以上的國產化。公司很清楚,想讓一輛汽車賣到客戶手上,除了底盤、馬達這些重頭技術外,它的外形設計、顏色、用什麼樣的廣告語言以及對中國交通運輸的知識等等,都是不可忽視的HnowHow,而這些,都是當地大眾員工做出的貢獻。平心而論,這些環節難道不是同技術圖紙一樣不可或缺嗎?


風向在悄悄地變

EU Peter Mandelson in China Flaggen
曼德爾森:以對話替懲罰圖片來源: AP

通商與貿易既給各方帶來好處,也產生弊端,競爭中會出現暫時的取勝或者敗退。從總體上說,貿易的利大於弊。這應該是一個基本共識。在中國同西方貿易摩擦不斷、產生不和的同時,各方掌舵的最高層最近都發出了新的訊號。這些訊號是否意味著貿易政策的轉向,還需時日觀察。美國新任財政部長保爾森上任伊始就訪問中國並提出實施中美戰略對話的建議。 本周內,保爾森將在中國啟動這個項目。從歐盟一方也傳出新的消息。數日前,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在談到對中國進口皮鞋施以懲罰性關稅的措施時宣佈,他將改變歐盟的反傾銷措施,今後,將更多地以對話取代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