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建行上市,德國商報為中國銀行業把脈

2005年10月28日

中國第三金融機構-中國建設銀行27日在香港成功上市,一天內籌得80億美元。建行上市是中國金融市場更加開放的重要訊號。根據德國「商報」的觀察,外國投資人早已競相爭入中國這個被認為有最大賺錢機會的市場。商報指出:

https://p.dw.com/p/7NTl
現金仍然是最普遍的中國個人支付方式圖片來源: AP

「僅過去14個月,外國銀行投入中國金融界的資金就達150億美元。這麼短的時間裡向中國的一個行業投入這麼多資金,這還是破天荒第一次。然而,為能進入這個儲蓄大國,國際頂尖銀行家之間眼下進行著一場真正的出價大戰。一名在北京的銀行家說道:『這裡遵循的是奧運會原則-重在參與!『」

商報同時指出,光有資金,並不能保證獲得中國金融市場的入場券,原因是-

「在中國的金融游戲中起作用的並非只是企業經濟因素。此外,北京政府只允許外國人出錢購買。建立自己的金融網實際上不可能,因為,併購中國的銀行遭到禁止。…不論是匯豐丶花旗還是德意志銀行,誰想長期在中國扮演角色,都不得不參與昂貴的『撲克游戲』,從而使價格一路上漲。為購得中國建設銀行9%的股份,美洲銀行竟需出資30億美元。上海國際銀行和金融機構主席洛歇爾就指出,尤其是對銀行界而言,在中國投資依然存在風險。」

然而,外國金融業依然對中國情有獨衷。德國「商報」解釋說-

「原因是,按照世貿組織的要求,至2006年底,中國的金融市場必須對外開放。獲得有利的起跑位置便具有無窮的價值。而且,這個13億人口國家的銀行業的發展程度還相當低下。中國依然還是一個使用現金的國度。即使是在北京和上海,銀行間的轉帳也常常不可能,還必須先提款,然後付款。中國各銀行的個人業務只佔業務總額的5%。而在歐洲,其比例是40%。因此,擴展該業務被認為特別有利可圖,例如,信用卡在中國依然還未普及。」

前景或許十分看好。根據「商報」的觀察:

「現在,中國國內就有存款16000億美元,不過,其中多數是藏在床墊底下,而不是放在銀行。儲蓄率明顯高於歐洲,因為,50年來,中國的銀行首先是欠債纍纍的國營企業的融資機器。與此相應,私人主顧便十分不滿。根據一項調查結果,85%的私人主顧希望獲得更好的服務。」

但是,「商報」警告說:「中國銀行內部也與一個現代金融業的要求相距甚遠。根據專家洛歇爾的分析,儘管進行著變革和改革,所有的金融機構依然因缺乏風險管理丶內部管理不良以及低下的資金率而叫苦不迭。此外,腐敗和醜聞已進入最高管理層,以及員工太多,素質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