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的聲音和殘酷的現實」
2012年2月27日由中國作家廖亦武在他獲得第五屆獨立中文筆會自由寫作獎時發表的答謝辭為基礎而改編的德語廣播劇《我的敵人,我的老師》(德語Vier Lehrmeister)周六在法蘭克福榮獲得德國2011年度廣播劇獎。
在這部廣播劇中,廖亦武通過講述自己經歷大飢荒,文革,六四運動以及最後身陷囹圄的故事勾畫了一幅中國社會底層的黑暗畫卷。在痛定思痛之後,他選擇了以苦難為師,以文字為武器抒發對現實的不滿與憤懣。廣播劇的每一部分,先以廖亦武的中文獨白和歌唱為開場,然後在德語部分由社會底層角色如給屍體化妝入殮的殯葬師或者妓女講述他們的故事。
頒獎儀式於周六晚間(2月25日)在法蘭克福文學之家(Literaturhaus Frankfurt)舉行。頒獎大廳內座無虛席,《我的敵人,我的老師》的德文譯者之一郝慕天(Martine Hasse)首先向前來觀禮的來賓介紹了該作品的創作過程。廖亦武的這部作品把四個極具代表性的故事和自己的人生經歷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所謂的四個老師分別是:飢餓、"黑人黑戶"、居無定所和監獄。該廣播劇由安德裡亞‧蓋托(Andrea Getto)執導,並於2011年8月在北德意志廣播電台首播。評委會稱讚廖亦武是中國"邊緣生活和艱難生存抗爭的記錄者"。
評委會在頒獎典禮上如此評價該作品:"廖亦武先生在他的首部被譯為德語的文學作品《中國底層訪談錄》中就成功的塑造了一個中國底層社會的縮影,在他的訪談中他把視角聚焦在中國社會的邊緣人物、社會棄兒和不受主流社會歡迎的人身上,從而開闢了一個觀察中國,這個現代化和工業化發展速度同政治民主、社會正義發展極不平衡的國家的全新的,細致入微的角度。在廣播劇《我的敵人,我的老師》中廖亦武先生更上一層樓,他沒有選擇前書中的任何章節,而是將極具典型意義的故事同作者本身的人生經歷結合起來,因為作者本身也屬於不受歡迎的那類人。他講訴故事的口吻雖然彷彿波瀾不驚,但是卻能讓聽眾心潮起伏,通過四個不同的故事,他介紹了他人生中的四個'老師':飢餓、"黑人黑戶"、居無定所和監獄。正是通過觀察這些事實上位於中國現代社會中心的不為人知的陰暗角落,因此廖亦武的訪談錄中當事人的講述既是高度個性化的,又是高度概括性的。廖亦武的講述沒有怒火中燒,也沒有嘩眾取寵。恰恰是這種波瀾不驚的編劇手法展現了中國社會異化的深淵。"
隨後聽眾欣賞了全劇,廖亦武的聲音把他們帶到了遙遠的中國,平靜的聲音和殘酷的現實讓在場的聽眾無不為之動容。一位聽眾在聽完全劇後對記者說:"它的內容以及簡潔的製作風格深深的打動了我,這些是我們無法從西方作品對中國的描述中可以得到的。結合作者本身的人生經歷使得這個觀察中國的角度尤其震撼,作者的原聲也讓這個廣播劇更加特別,中文特有的韻味和節奏感得以體現,這和我們在電視和廣播中聽到的配音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這樣的組合非常棒。"
廖亦武在頒獎典禮後向記者透露,在他的下一本新書離他將講述他如何離開中國的經歷。有望在明年和讀者見面。
記者:見山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