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指責中國在印太地區行為具有侵略性
2021年12月1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上周末在英國結束參與七國外長會議之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飛往印度尼西亞,開啟其上任以來首次東南亞之行。
本周一(12月13日)布林肯抵達印尼首都雅加達,此後他還將訪問馬來西亞和泰國。
路透社指出,東南亞已成為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戰略戰場。
布林肯在同印尼總統佐科舉行會晤時表達了美國對印尼的堅定承諾。
周二布林肯在印度尼西亞大學就美國印太戰略發表演講時說,華盛頓將與盟國和夥伴國合作,「捍衛基於規則的秩序」他說,各國都應有權 「選擇自己的道路」。
他說:「這也是為什麼從東北亞到東南亞,從湄公河到太平洋島嶼,到處都存在著對北京侵略性行為的擔憂。」
布林肯指出:「將公海宣稱為己有,對國有企業進行補貼造成市場扭曲,不同意(中國的)政策就被停止出口或者取消貿易——整個地區的國家都想改變這種行為——我們(美國)也一樣。」
布林肯補充說,華盛頓方面「決心確保南中國海的航行自由」。他說,北京的做法對該水域每年價值超過3兆美元的商業運輸構成威脅。
布林肯還在演講中表示,美國想確保「台灣海峽的和平和穩定」。
在提到緬甸問題時,布林肯說,華盛頓將向緬甸施壓,要求其「停止使用無差別暴力,釋放所有被不公正拘押的人士,確保自由出入,並恢復緬甸的包容性民主之路」。
美國在對亞太地區的戰略問題上,拜登總統和前任川普之间並不存在根本的區別。兩屆政府都認為,面對中國咄咄逼人的勢力增長,亞太地區應該保持自由和開放。
美國負責東亞暨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在出訪前對路透社表示,布林肯將致力於拜登總統的目標,將與東協(ASEAN)的接觸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準,重點加強地區安全基礎設施以應對中國的「霸凌」,並討論總統的印太經濟框架願景。
澳洲洛伊研究所東南亞項目主任本‧布蘭德(Ben Bland)在《紐約時報》上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如果與中國戰略競爭的真正目標是確保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而不是為了自身利益追求大國競爭,那麼美國就不能僅僅依賴幾個與其世界觀相同的好友。華盛頓還需要向印尼這樣不結盟、有時喜歡爭吵的新興大國靠攏,幫助這些國家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文章指出,「在佐科總統任內,中國已成為印尼最大的投資國之一,斥資數十億美元新建高速公路、發電廠,以及一條高鐵線路。印尼約80%的新冠疫苗也來自於中國。雖然與美國在軍事、反恐和發展項目上有合作,但印尼也對美國在該地區的新安全倡議保持著警惕,比如旨在為其鄰國澳洲配备核动力潛艇的澳英美聯盟」。
但是今年早些時間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出訪東南亞的時候都跳過了印尼。
布蘭德在《紐約時報》上發表的評論文章中指出,「布林肯計劃訪問雅加達,這是對早先疏忽的糾正,是十分有必要的。但一次訪問並不能建立關係,尤其是中國外長與印度尼西亞外長有更頻繁的面對面接觸。拜登政府應該利用這次訪問啟動持續的魅力攻勢,以拉近(印尼這個)世界第三大民主國家」。
去年11月,由東協10國發起,中國、韓國、日本、澳洲和新西兰共同參與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簽署。該協定超越歐盟自由貿易區成為世界上最大自由貿易經濟體系。截至2021年11月2日,已有6個東協成員國締約方和4個非東協成員國締約方向東協秘書長正式提交核准書,標誌協定滿足生效條件(6個東協成員國締約方和3個非東協成員國締約方核准),根據協定規定,RCEP將在達到協定生效門檻六十天後的2022年1月1日開始生效。
目前在亞太地區已經生效執行的另一個大規模貿易協定是《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但是無論是RCEP,還是CPTPP,美國都沒有參加。
上個月中旬,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曾表示,美國可能在明年初啟動印太經濟框架。新的「印太經濟框架」包括與當地國家在數字經濟、科技、供應鏈彈性和清潔能源等重要領域結成的廣泛的夥伴關係。
不過美國之音引述位於澳洲的美国研究中心外交政策和防務計劃研究員巴頓(Susannah Patton)的看法指出,「東協國家希望華盛頓在經濟方面提供更多的東西,但拜登政府建議的印太經濟框架可能不能符合他們的預期」。
路透社引述外交和分析人士的看法認為,布林肯可能會為了向相關國家示好提出讓美國企業將生產從中國遷往東南亞,作為確保敏感供應鏈和開發融資的舉措之一。但沒有跡象表明美國願意提供東南亞地區渴望的更多美國市場準入机会。
(路透社、法新社、紐約時報)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