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移民來德越久成績越差?
2006年5月16日自打2003年的比薩測試起,德國的移民子女教育狀況似乎就一蹶不振了。5月15日柏林,教育研究者們懷著不輕鬆的心情宣佈了德國移民子女令人擔憂的測評成績。
一代不如一代?
拿到測評結果後,聯邦政府移民融合負責人Maria Böhmer稱心情「出離沉重」。參加考試的是九年級學生,主要考核其閱讀能力和數學知識。第一代移民子女多半不在德國出生,而是隨同父母遷入。這其中,超過25%的學生達不到合格。在17個OECD成員國中,德國排名倒數第三。
第二代移民子女的學習成績就更不堪一提,德國為倒數第一。這組在德國出生的移民子女中,47%達不到基本要求,比如比薩數學考試中,他們平均比本土學生低90分,這相當於三個學年的差距。令OECD研究員尤為吃驚的是,他們全部是在德國接受的基礎教育。
但是比薩測試考官Petra Stanat認為,不能把這種現象模式化。也就是說,它並不意味著移民子女在德國待的時間越長,成績就越差。首先,測評只立足於一個時間點,而不是時間段。其次,第一代是多國移民子女,而第二代多為土耳其裔。
加拿大,紐西蘭和澳洲的成績令德國羨慕不已:這些國家的移民子女成績都挺拿得出手。由此看來,高移民率不會形成移民融合的主要障礙。但是也得承認,同歐洲國家相比,這些國家移民的社會層次更高。
原因何在?
談到德國成績不佳的原因,OECD教育負責人Babara Ischlinger認為問題主要集中在初中階段。這期間,學生面臨群體歧視,語言障礙,以及由此產生的認知缺陷。她還強調,德國將教育一分為三,過早給學生定向實在欠妥。學生共同學習的時間越長,狀況就會越好。
但若指責移民子女破罐破摔,動力不足,也理不足以服人。移民子女的學習動力不遜於甚至比本土學生更希望上進。在瑞士和奧地利的土耳其移民子女的學習成績就比德國強,這又該作何解釋?
學德語要從娃娃抓起
研究表明,同父母相處時不說德語明顯會產生消極影響。因此要改變德國的落後狀況,就必須提高學生的德語能力,同時加強師資培訓。這些措施在澳洲,加拿大和瑞典都曾見效。
與會的還有聯邦教育部長Annette Schavan,柏林教育議員Klaus Böger和內閣部長Böhmer。教育部長Schavan強調說,移民裡頭也有特別優秀的學生,只是媒體報導太少。並且這些數據源於2003年,並不能反映此後採取的措施以及效應。Böger也回憶說,第一次比薩成績公佈後,州長們馬上就將提高德語水準作為重點。
雖然Schavan強調要積極對待,但她還是對一致的融合方案持保留意見。「不可能強制命令執行,重要的是提高投入。」Böhmer表示贊同,「要從父母著手」,尤其不可小覷母親的關鍵作用。此外她承諾,對移民子女的德語學習要從幼兒園抓到步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