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媒體的管制:內松外緊
2006年9月6日「同樣在中國,如果沒有經過權威部門批准、未經審查就發表具體訊息、數據和評估的話,很可能遭到封殺、撤職、甚至背負『製造動亂』的罪名鋃鐺入獄。最近幾年,中國政府的新聞檢查和對媒體的監督不是減弱、而是明顯加強了。上星期兩起令人震驚的法庭判決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文章以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的判決為例說明,中國領導人關心的不是維權人士揭發的問題是否符合事實,而是擔心揭發這些問題會造成共產黨失去人心。文章在提到中國當局對媒體的一系列控制時寫道:
「這種有關加強控制的報導不斷增多,它使人難以理解,因為它與中國社會的快速多元化和現代化似乎背道而馳,也證明西方關於經濟自由化早晚會帶來政治自由化的期望是自欺欺人。但這個頗有智慧的政權似乎成功地在自己的體制內建立了某種多元化言論機制。不久前,政府高級法律顧問抄襲異議民主人士的文章一事引起了轟動。西方的主要標誌是分權,難道中國的共產主義想試行模仿西方?威權政權能成功地把現代政治體制化為己有、並賦予新的定義嗎?」
文章認為,中國領導人在體制內放寬言論、體制外加強控制的做法恰恰證明了當局的虛弱,文章引用今年被解除職務的副刊「冰點」主編李大同的話寫道:
「正因為現已大多私營化的中國媒體比以前任何時候更為多元化、專業化,所以國家的監督也越來越嚴格。但李大同認為,未來並非一片黑暗。與過去不同的是,今天對媒體施加壓力的做法在思想意識上得不到居民、甚至新聞檢查人員的認同,所以這種壓力早晚會『象柏林牆一樣』倒塌。
政府把加強控制說成是為了維護『穩定』,現在許多零散的動蕩事件已震撼了這個社會關係緊張的國家,政府害怕這些動蕩事件會匯合成大爆炸。對文化革命和內戰的集體回憶使許多人覺得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後果。但人們不禁要問,長期來看,鍋蓋摀住鍋爐產生的壓力不比通過許多小鍋、也就是通過民間機構的自由言論交流放掉壓力更為危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