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黃金時代已逝 中國市場仍存
2016年1月24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於1月20日在柏林舉辦一場對話會,主題是: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下的投資氣氛。主講人施圖肯(Bernd Uwe Stucken)博士接受了德國之聲採訪。
德國之聲:中國經濟增速去年降至7%以下,許多人說,「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外國企業對中國投資的氣氛也在降溫嗎?從外國企業的角度來看,他們的投資熱情如何?
施圖肯(Bernd Uwe Stucken):氣氛有好有壞。我想,黃金時代的確已經過去,這是眾人的共識。但不同的行業氣氛不同。有的行業勢頭良好,比如與鐵路相關的供貨商。有的公司去年的增長率還達到10-15%。原因是中國國家對鐵路建設予以大力支持。汽車行業有所放緩,建築行業相關的供貨商業務下滑。也有些行業處境很糟糕,特別是鋼鐵、紡織,還有近期經歷巨變的電子行業。可以看到,世界電子行業巨頭如日本、韓國公司從中國撤出,蘋果供應商富士康也將生產轉移至其他國家。供應鏈下一環節的德國中型企業也步其後塵。我們也知道有的企業去年的營業額銳減四成至五成。這也導致這些企業決定退出中國市場。
不能一概而論地說,氣氛很糟或很好。不過,總體而言, 大概自2012年起,大幅度增長的階段就宣告終結。對中國的狂熱也隨之逝去。
德國之聲:您說到電子行業近期經歷巨變,撤出中國市場的原因是因為勞工成本上升嗎?
施圖肯(Bernd Uwe Stucken):有許多不同的動因,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勞工成本,上升很快,多年來一直以10%的速度遞增。我記得2012年,一家德國公司如果只同意提高薪水8%,會引發罷工,因為工人已經習慣每年漲薪水10%。剛開始(對公司而言)還可以承受,因為產量不斷增加,總產量很大,可以聘用新工人,降低單位生產成本。但2012年大概是一個分界點。漲薪水的要求讓企業的業務更為困難,也顯示在收支平衡表上。
另一個原因至少同樣重要,那就是人民幣元的強勢。人民幣特別是對歐元大幅升值。也可以說歐元貶值了。對德國經濟而言當然很棒,因為可以以很好的價格向中國出口。但對於從中國向外出口的外國和中國企業而言,價格就變得太高了。他們遇到很大的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是比如鋼鐵和光伏產業,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也就是說,這些企業會以任何價格把產品賣出去。特別在鋼鐵和風能產業,其價格之低是德國中型企業無法抗衡的。他們就不得不退出市場。
德國之聲:那麼,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對待外國投資的態度又是如何呢?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不久前向媒體表示:「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繼續受歡迎。」您怎麼看?
施圖肯(Bernd Uwe Stucken):我不會說,對待外國企業的態度惡化,只是,有一些框架條件對外國企業不利。比如「合規」(compliance)這一話題。在中國有不錯的法律體系,但很多人並不遵照行事。所以,無論是不正當競爭、腐敗、觸犯環保法規,國家都有權依法調查,但調查的方式方法,從外國企業的感知來看,會覺得更多是針對外企的。在食品行業受到大規模安全調查的有外國企業。汽車行業的調查也針對外國企業,儘管部分違規的做法是其中國合作夥伴推薦的。這些外企單方面承受制裁的事件,導致消極的評價。我當然覺得這是不好的,但這也並非中國特有的做法。美國對待德國企業的態度也不同於對待本國企業。如果外國企業的行為過於嚴重,我們在歐洲也會採取這樣的措施。
我並沒有消極的感受。但我認為,有一些障礙不利於中國經濟發展。比如網路审查、網路减速。對於中國的現代化改革而言,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此外,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還有一個我們很關注的問題,就是中國很高的債務水準,特別是地方債和國企債務。自2008年以來,債務水準大幅上升。挑釁一點說,中國的負債就和日本、希臘相似。關鍵是外界是否有鋼鐵般堅定的信任:對日本人們有信任,對希臘沒有。同時,中國的部分債務落在錯誤的領域。比如房地產存在嚴重的過剩,有些投資完全沒有帶來盈利,只有負債。就在兩天前,我剛看到一個影片,一棟全新的高樓在中國被爆破拆除,因為完全不需要。但建這座高樓的債務卻沒有隨之消失。
德國之聲:對於已經在中國並且取得成功的外國企業,比如大眾汽車,在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是否還能續寫成功的歷史呢?
施圖肯(Bernd Uwe Stucken):長期來看是的。儘管存在債務、軟著陸、硬著陸的討論,中國仍是個巨大的經濟體,就像美國一樣。美國在經濟上同樣經歷過困難的時期,但對德國企業而言仍是個重要的市場。中國也是如此。無論發生什麼,即便是很糟糕的事情,中國仍很重要。德國企業的確應謹慎行事,但對大多數企業而言,現在因此就退出中國市場是錯誤的決定。真正退出中國市場的企業是因為赤字連連,那麼退出也是合理的。從汽車行業來看,長期而言,仍應當留在中國市場。
本‧烏‧施圖肯(Bernd Uwe Stucken)在中國已生活了20多年,先後為多家德國和國際律師事務所工作,目前就職於品誠梅森律師事務所。他在企業的外國投資、併購、重組方面有多年的經驗。1989年,施圖肯前往中國南京的中德法學研究所教授課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