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恐怖分子的目的就是讓人們不安」
2016年3月25日德國之聲:巴黎、伊斯坦堡、安卡拉,現在是布魯塞爾,恐怖威脅目前很大--至少在感覺上。這樣的襲擊對民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班德洛夫(Borwin Bandelow):人們當然感到很不安,不知道還能不能去慕尼黑火車站,或者從柏林起飛,會不會遭遇恐怖襲擊。這讓人們非常不安,特別是幾個月來不斷發生這樣的事件。
德國之聲:這些襲擊幾乎全部發生在大城市。那麼,城市居民會更擔心嗎?
的確,比如有人正在慕尼黑火車站,他可能會想:這裡會不會就是下一個發生恐怖襲擊的地方。但必須指出,在德國因恐怖襲擊而喪生的幾率很低,如果與其它日常生活中的危險相比。比如,每年有3000人因交通事故而失去生命,但沒有人早晨會因此而猶豫是否開車。
德國之聲:那麼,現在害怕是否理性呢?
如果新出現的危險看上去是不可控的,那麼,會讓人們更為擔心。這時候,因恐怖襲擊而死亡的幾率會在心理上被嚴重高估。
德國之聲:讓人們感到恐懼,進而在生活中的自由受到限制,恐怖分子不是就達到目的了嗎?
恐怖分子的戰略就是讓人們到處都感到不安。這是他們的主要目標。我們要知道,恐怖分子也是人,而且常常有一些心理上的問題,他們想出很多方法,要從根本上動搖西方世界的根基。他們盡力設計能產生最大影響力的策略。他們的目標是,用相對較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果。
我們必須告訴自己,"不要害怕"是我們最好的武器。我們要照常生活,而不是放棄坐飛機旅行,放棄去看球賽。這就是對恐怖主義更好的打擊。這比我們躲進蝸牛的殼裡生活,要好得多。
德國之聲:如果還是害怕,那該怎麼辦?
沒什麼良策。當然可以跟自己說,從統計數字上看,遭遇恐怖襲擊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這可能也沒什麼用,特別是現在聽到比利時有那麼多人遇難。如何避免這樣的情緒,沒有特別的方法。當然也要知道,生活總是存在某種程度的風險。
德國之聲:現在人們比之前更害怕恐怖主義嗎?
這是一種波浪式的現象。2001年9‧11襲擊後,人們對恐怖襲擊非常擔心。最近一段時間又發生一系列襲擊事件。通常,人們在四周後會再度安定下來。但一波又一波的恐怖襲擊事件打破了這樣的節奏。
這樣下去,有一天,人們會更快地恢復日常生活節奏。就好像在巴格達生活的人們,他們每隔幾天就要面對一次爆炸事件,以至於他們適應了這樣的情形,可以照樣去市場買東西。在德國也是如此,人們會漸漸有點麻木。但目前來看,大家都還感到很不安。
班德洛夫(Borwin Bandelow)是恐懼研究協會主席,兼任哥廷根大學精神病學與心理治療診所副主任。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