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在阿富汗,孩子過不上有尊嚴的生活
2018年10月21日德國之聲:有關從歐洲遣返阿富汗的未成年人的數量並沒有確切的統計。你們在當地為此次調查訪問了被遣返的兒童,要找到他們有多困難?
裡鮑:這的確很困難。我們總是說,有很多"看不見的孩子",就是說,他們不會告訴周圍的人自己是被遣返的難民,因為這會讓他們受到歧視。此外由於文化原因,他們當中的女孩更難找到。我們通過同當地夥伴合作,從當地直接著手進行。總的來看,尋訪工作是我們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這(份報告)只是第一步,並不是一個總結性的、涵蓋數字全面的研究。我們認為現在政府應該有所行動,在我們得出的認識的基礎上走出下一步。
德國之聲:在"回到未知"這份報告裡,你們對57名被遣返難民進行了訪問。哪個故事讓您感觸最深?
裡鮑:那些不敢在大街上告訴別人他們在挪威生活過,不許講挪威語的孩子,他們的命運讓我感到很痛心。或許這聽起來並不那麼嚴重,可他們還是孩子,還沒有多少故事,這跟自我認知和身份認同有關。還有一個男孩,在到達喀布爾的當天晚上,就聽說在洲際飯店(Hotel Intercontinental )發生了恐怖襲擊,他的故事對我震動很大。
德國之聲:這是個人命運的一些片斷。這些孩子有什麼樣的類似經歷?
裡鮑:超過一半的孩子在被遣返過程中經歷了強制或暴力--此時他們還處在歐洲國家政府的保護之下,他們被銬上手銬、被警察帶走,卻並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法。
五分之一的受訪者回到阿富汗後,曾有極端組織試圖招募他們,讓他們作為娃娃兵參與恐怖襲擊。這裡的實際數字肯定要高得多,因為接受我們訪問的孩子,當然都是沒有被找招去,或者又回來的。
還有就是,沒有人關心這些孩子的命運和遣返的後果:恐懼、抑鬱、憤怒、傷痛,他們找不到人傾訴。在德國有相應的咨詢機構,而在阿富汗,人們只能在家庭、家族的圈子裡自己解決問題。孩子如果在那裡找不到值得信賴的人,就會孤立無援。
德國之聲:歐盟將難民遣返至阿富汗後,就撒手不管了?
裡鮑:從我們聽到的情況來看,似乎的確是這樣,難民回到阿富汗,歐盟國家的責任就結束了。我們從歐盟和政府有關部門得到的回答是,(歐盟與阿富汗)之間有合作協議。但是我們從當地的同行以及我們在阿富汗辦公室瞭解到,這些協議根本就是一紙空文。理論上是有,但實際操作中完全是另一回事。這同我們訪問的孩子所講述的情況是一致的。
德國之聲:報告向歐盟國家、向德國傳達的訊息是:阿富汗並不安全,不要向那裡遣返兒童?
裡鮑:先澄清一點:其他國家仍在向阿富汗遣返難民,德國暫時不這樣做,有的只是資助自願返鄉。這一項目在我們看來也有一些問題,它是通過財政鼓勵的方式。就是說,在避難申請程序中,未成年人越早決定放棄、自願返鄉,得到的資助就越多。而對這些處在巨大壓力下的孩子來說,做出平衡理智的決定是很困難的。另外,我們也明確地說,阿富汗不安全。這些孩子目前在那裡不可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只要這一情況不改變,就不能向阿富汗遣返難民。
麥珂‧裡鮑(Meike Riebau),法律專業出身,在救助兒童會德國分部負責難民和移民問題。她是題為"回到未知"(Rückkehr ins Ungewisse)的報告的作者之一。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