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下的中國經濟:生產消費雙降
2022年5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一(5月16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經濟運行數據顯示,工業生產和個人消費明顯下降。
今年4月份,中國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環比下降7.08%。1-4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比1-3月份回落2.5個百分點。4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下降8.4%。
德新社報導稱,專家認為中國經濟今年的下滑程度超過預期。彭博社的分析指出,4月經濟活動的數據顯現了上海和其它城市封控造成的損失,「其影響範圍比預測的更廣、更深」。
今年以來,長春、廣州、深圳、上海等經濟重鎮先後因防疫被封控,全國貨運交通量下降,供應鏈阻斷,許多企業被迫停工或減產,服務業關閉。全球最大港口上海港的運作也大受影響。據美聯社報導,儘管港口方面稱上海港正常工作,但官方數據顯示,貨櫃运輸量減少了將近30%。
中國政府承諾通過退稅、低息貸款和減免租金等手段幫助遇到困難的企業,但一再發生的封城打亂了製造業、零售業和出口,居民被禁足在家也減少了消費。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儘管4月的數據令人擔憂,但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表示,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現在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擴大內需、助企紓困、保供穩價、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顯效,5月份經濟運行有望得到改善。
《第一財經》援引東吳證券分析,4月經濟數據普遍弱於預期,各主要經濟增長分項全面降溫。二季度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亦有所增大,不過隨著常態化核酸檢測模式的改善和推廣,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趨弱。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埃文斯-普理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撰寫的一份報告指出,鑑於疫情緩解,預計中國經濟5月將開始回升,但復甦將是緩慢的。
中國政府為今年定出的經濟增長目標是5.5%。 在新冠疫情發展難測以及烏克蘭戰爭對全球經濟造成打擊的情況下,實現這一樂觀目標的前景充滿變數。
在華的歐洲企業也受到「清零」正常和動輒數周的封城措施的衝擊。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特克(Jörg Wuttke)對德新社表示,除了運輸受阻、停工停產和供應鏈被切斷,會員企業還抱怨無法作預測和計劃,「不確定性讓一切都變得十分困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什麼時候再次封城?」他認為中國當局採取如此嚴格的封控,是因為該國距離群體免疫還有很大差距,「老年人的疫苗接種沒有加快,反而速度減慢了。」
「經濟形勢到了應該採取不計一切代價政策的時候」
上周六(5月14日)在清華大學舉辦的「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活動上,北京大學教授、原央行顧問黃益平表示,目前的經濟形勢到了應該採取「不計一切代價政策」的時候了。他說,只有採取更大力度的穩定經濟的措施,重點保障中小微企業特別是老百姓生活的穩定,然後才能考慮下一步的經濟復甦。
中國央行的金融數據顯示,今年4月,個人和企業的借貸均減少。中國媒體報導,因為退稅措施生效和經濟活動降溫,一些城市4月財政收入大幅下降。
原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在清華的論壇上表示,今年第二季度的GDP可能降至2.1%(第一季度為4.8%)。他還指出,下半年的復甦將無法彌補之前封城造成的消費損失。
目前當局將經濟增長的希望寄託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由於前期的地方債券發行,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在第一季度增長了8.5%。
中泰證券的首席經濟師李迅雷認為,中國應該把重點放在促進消費上,因為僅靠基建投資不足保障以內循環。此外還可能導致地方政府的槓桿率水準越來越高,因此「要充分估算這方面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