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賴清德需要Plan B

2024年8月6日

賴清德上任後二個多月,國際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台灣對他內政的表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旅德華人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這意味著,賴清德有必要對他原來Plan A 進行補充和修正。

https://p.dw.com/p/4jAZI
Taiwan Lai Ching-te (ROC) Military Academy 100 Jahre
圖片來源: Sam Yeh/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美麗島電子報》7月29日公佈的7月份民調顯示,55.2%的台灣民眾對賴清德表示信任,比上個月增長1.5個百分點,另有32%受訪民眾表示不信任,比上個月減少4.3個百分點。執政滿意度方面,52%民眾表示滿意,增幅達4.4個百分點;30.1%表示不滿意,比上月驟減4.6個百分點。不少觀察家認為,賴清德滿意度飆高的主因,是抗中反併吞、肅貪不留情(即處理民進黨籍前桃園市長鄭文燦的問題)。 

儘管如此,賴清德政府自上任以來依然面臨著兩方面的挑戰。一是處理好兩岸的關係。二是鞏固台灣的民主制度,具體地說,處理好與在野黨的關係。 

「一手軟一手硬」

賴清德對兩岸關係現採取的是一手軟一手硬的做法。從大陸翻船事件的軟處理,到賴清德總統在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會議上的硬口氣,兩件事看出他「軟硬兼施」。

軟的案例體現如下:2024年2月14日,福建一艘漁船於台灣金門禁區水域拒絕台灣水警檢查,結果翻覆造成2人死亡。兩岸代表7月30日在金門針對該事件簽署4項共識協議,台方依協議發還二具遺體及查扣的漁船, 並給予兩位遇難漁民家屬各人民幣150萬元撫慰金,還由海巡署長張忠龍對執法過程未錄相取證致歉。儘管大陸方即便在該事件告一段落後,依然重申此案為「惡性撞船事件」,但實際上,雙方並沒有因此事件而引起進一步的衝突。 

而硬的方面則體現在最近「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度峰會上的決議。該決議認定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沒有決定台灣政治地位,也沒有主張中國大陸對台主權,並確定中國曲解了2758號決議。可見,這是跟賴清德的兩岸為「互不隸屬」的「國與國」關係,是一脈相承的。

這裡暫不談如何解讀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僅以台灣政府軟的手段來說,有台灣觀察家認為,台灣軟化背後有美國因素。美國對台灣處理兩岸關係的期待和要求是保持溝通、適度妥協。而台灣並沒有把它作為一個戰略問題內在化。這裡要提及的是,陳水扁在 2000 年的總統選舉中以 39.3% 的得票率險勝,他試圖按照民粹主義路線動員公眾,包括試圖舉行全民公決以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嘗試。結果這些舉動驚動了北京,也惹惱了華盛頓。賴清德的性格似乎比陳水扁冷靜得多,儘管他還沒有蔡英文的那種優雅的風度。在「軟」的方面,他要努力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川普的威脅

處理兩岸關係其中一個重要的議題是台灣的國防問題。因為要跟中國談和平的前提首先需展示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兩岸分治幾十年來,台灣一直仰仗美國保護才得以偏安一隅。如此,美國的政治變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決定了台灣是否還能繼續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存在。 

川普6月下旬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時淡化了幫助台灣的可能性,稱台灣應該為自己的防禦買單。 

一般估計,如果川普被選為總統,他會比他第一屆任期會更自主地挑選他喜歡的人。這樣,跟他第一任政府不同 (那時有蓬佩奧和波廷格,可對川普情緒性的決定作平衡和調正),在第二任政府中,他手下的人會使川普更容易按其意志行事。 這樣,也就意味著,川普的話並非說說而已。

向美國交保護費?川普言論令台灣民眾大惑不解

美國的實力和台灣的國防開支

7月29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跨黨派領導層組成的國防戰略委員會,發布的最新報告。 報告強調,美國正面臨著1945年以來最嚴峻和具挑戰性的威脅,近期可能爆發主要戰爭,美軍卻「準備不足」。報告重申中國是美國利益的「最顯著挑戰」以及「最強大全球軍事威脅」,在20年的專注軍事投入後,中國正在多方面趕超美國,很大程度抵消了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優勢。今天的中國擁有超過370艘艦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也擁有區域內最大的空軍。反之,由於美國造艦工業基礎不足,美軍「建設、維護和修復所需海上力量的能力從根本上令人懷疑」。國防戰略委員會副主席埃德爾曼(Eric Edelman)同時也說,美國雖然仍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軍隊以及最遠的投射力,但「一旦進入中國海岸線1000英裡,美國就會失去軍事優勢,在衝突中處於可能輸的一方」。

如果基於上面的分析,加之川普的言論,台灣不得不比以往更注重自己防衛能力的提高。蔡英文政府任內近五年(2019至2023年)整體國防預算,已從3815億元增加到5803億元,GDP佔比自2.0%上升至2.5%,換言之,在川普上台的情況下,只有把國防預算從2,5%提高到3%,也許才能勉強滿足美方的期待。 

而這裡,就有一個說服在野黨提高軍費開支的問題。 這對賴清德的政府不是一件易事。 當然,有足夠理由相信,若賀錦麗當選為總統,情況將不同。 但鑑於目前賀錦麗和川普力量對等,就連歐盟都在擬定它的Plan B,以應付川普上台的局面。台灣實際上面臨的是同樣的問題。

台灣軍演遇強颱 貼近實戰「不劇透」?

學會妥協, 鞏固民主

應該說,賴清德在他就職前後,已經對他在這一屆總統任期內要做的工作有了一套具體的設計(我們也可稱為Plan A)。 這主要體現在他「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第一個支柱是,強化國防力量。第二個支柱是,建構經濟安全。第三個支柱是,加強與民主國家肩並肩站在一起,共同發揮威懾的力量,讓台灣成為民主世界的榜樣。 第四個支柱是,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領導力,致力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他的Plan A涉及是比較周到,但也體現出其缺陷。除了上述提及的國防問題,賴清德政府還需認真地對待在野黨,處理好行政院跟立法院的關係。從這一點來說, Plan B 與其說是替換,不如說是對A計劃的更改和補充。 從賴清德的四個支柱論述中,顯然缺少了一個重要方面,即如何維護國內的民主制度。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他所面對的是一個他的政黨民進黨(DPP)不佔多數的立法機構,這與他的前任蔡英文和馬英九所面臨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賴清德憑40%選票當選總統,該黨在立法院的立委席次不如在野國民黨和民眾黨的總和。讓執政黨和在野黨共同努力,把民主理念內心化,制度化,這是符合政治邏輯的。如果賴清德能夠在台灣社會在不同意見人之間獲得最大的公約數,這意味著,必須給予反對派該有的地位,同時也給予立法院應有的權力,民主制度才更穩固。

賴清德與在野黨佔上風的立法院之間的爭議焦點是關於加強立法機構對行政院監督的提案。事實上,民進黨在獲得立法院多數席位之前,曾在2012年提出過跟今天立法院類似的法案,即立法院需要對行政部門擁有更強的監督權。實際上,賴清德可以通過與反對黨分享權力伸出橄欖枝重建信任。這裡妥協是重要的。 台灣民主的前途,取決於行政當局與台灣最高立法機構--立法院--之間的關係如何發展。

處理好與在野黨的關係跟兩岸之間的互動確實有著關聯。賴德清的政府在鞏固民主制度過程中犯任何一個錯,都會給中國提供離間的機會。

如此看來,台灣政府的Plan B,即在不違背國家意志的前提下,窮盡對大陸的軟化手段,同時又提高國防能力,並且在憲法的框架下跟在野黨有一定的妥協和積極互動。這才能使台灣的地位更穩固。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