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習近平與普丁會面意味著什麼?
2023年3月1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應該說,北京前不久在外交領域獲得了一個成果,即把沙烏地阿拉伯跟伊朗撮合在一起談和。由於三者都是威权政体,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各自又是中國的友好貿易夥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沙伊雙方多少都欠著北京一份情誼,所以,這次撮合確實也比較順當。客觀地來說,沙伊和解不論是對緩和、解決葉門的內戰還是對敘利亞的衝突確實也都能帶來好處。 北京這次在中東地區得分是值得肯定的。
製造「和平使者」的氣氛
而這似乎對製造習近平將要訪問莫斯科的氣氛似乎還不夠, 因為畢竟普丁和習近平把各自稱為自己的好朋友,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卻要顯示其中立。習近平肯定不會直接以見朋友的姿態去莫斯科見普丁, 而最好的名義就是以一個「和平使者」的形象跟他會面 – 至少對外要如此表現出來。於是,在早些時候北京便拋出了所謂烏克蘭戰爭的中國立場,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在周四(3月16日)中共新外長秦剛16日與烏克蘭外長庫列巴通了電話。 據庫列巴后来在社群網站推特上介紹,雙方談到的議題包括討論了「領土完整性原則的重要性」,但未提供細節。秦剛則表示,北京迄今為止「在烏克蘭問題上保持了客觀公正的立場」。據報導,習近平在去莫斯科前,下周還將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進行一次電視通話。 總之,「和平秀」還在繼續。
無法迴避的事實
但是,中共這種「中立」的努力不僅不能把如下的事實掩蓋:即習近平的心最終還是向著莫斯科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中國在軍事上支持俄羅斯的事實也似乎開始顯現。前不久,烏克蘭軍方向CNN攝制組展示了擊落的中國制無人機殘骸。這架被烏克蘭守軍用AK-47自動步槍擊落的是由中國廈門雲輪智慧型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雲輪-5型民用無人機。
據美國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根據海關數據匯總機構ImportGenius提供的數據分析,中國北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於2022年6月將1000支CQ-A步槍出口給一家名為Tekhkrim的俄羅斯公司,該公司也與俄羅斯國家和軍隊有業務往來。值得注意的是,CQ-A步槍以M16為模型,但在數據中被標記為「民用獵槍」。同時,2022年底,俄羅斯方面還收到來自中國12批無人機零件和超過12噸的防彈衣,這些貨物都是通過土耳其運輸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向俄羅斯提供以前從沒有報告的「雙重用途」設備,也就是表面上是以民用物品申報,但客觀上也可用於烏克蘭戰場。實際上,一個懂俄語的人能随便在社群網站上找到俄羅斯人談論中國對俄羅斯的軍事援助,這在俄羅斯是一個公開的秘密。除了已知的大疆無人機,俄羅斯幾個月來一直依賴包括中國在內的個別國家提供導航設備、衛星圖像、車輛零件和其他原材料。
筆者近日與一位在俄羅斯的學者交流,他毫不掩飾地告知,俄羅斯軍方在烏克蘭戰爭上現在就靠著中方的衛星。中國不僅有自己的北斗導航,而且過去六個月內,中國發射了35枚火箭,帶有347顆衛星。即便這347顆衛星並非全都為俄羅斯而發,但中國的衛星技術力量確實遠超俄羅斯,既然是好朋友,幫「兄弟」一把責無旁貸。
令人擔憂的會面
根據以上的事實,習近平確實很難讓人對其和平使者的莫斯科之行的說法信服,所以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說:「遺憾的是,我覺得中國的目標是讓這場戰爭繼續打下去,讓這場戰爭變得更血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論私下或在公開場合上都在支持俄羅斯。」筆者以為,中國未必願意讓這場戰爭繼續打下去,因為總體上來說,這對中國恢復經濟並不是太有利。但習近平確實不願意看到一個在烏克蘭戰場上失敗的普丁。因為威權主義思維的習近平相信和依賴的是代表這個體制的最高領袖,而並非這個體制本身。按照北京的思維,就是如果普丁徹底敗了,那他的政治生命也就終結了,而這樣,中國迄今為止從俄羅斯那裡得到的好處以後也許就不可能像現在這麼多了。
瞭解了這一點,也就應該可以想像下周習近平如果見到普丁將會談些什麼。 習近平會像2022年戰爭前跟普丁見面一樣,強調中俄關係牢固不破,並茁壯發展,強調中國對俄羅斯支持不受任何第三國的影響。上面提到軍事援助,在中方認為能夠保證不被透露的條件下,將繼續進行,甚至有所加碼。而在同時,如果俄方有需求,派出一些軍事技術專家(譬如說軍用無人機的設計)也不是不可能的。 作為回報,普丁將除了現有的油氣管道,要另外開發幾個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以滿足中國能源方面的需求。同時,將更進一步向中國開放其資源和市場。
問題就在, 即便會面了,即便中方繼續對俄提供軍援,但如果普丁在烏克蘭戰爭的取勝幾率依然很小。甚至一旦普丁最終還是被打敗了,同時明年俄羅斯總統選舉時換了另一個人,那習近平的努力會不會白搭了呢?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