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中國的尷尬才剛剛開始
2022年3月3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俄烏戰爭發展至今,中國的影響及中國扮演的角色倍受矚目。有人說中國是俄烏戰爭的贏家,亦有人說中國是輸家。說中國是贏家的理據是,俄烏戰爭吸引了西方的注意力,莫斯科承受了本應北京承受的戰略壓力,至少在未來幾年為中國贏得了戰略空間;說中國是輸家的理據是,俄烏戰爭並不改變美國把中國作為頭號對手的戰略定位,反凸顯了西方的團結,戰後全球去中化會進一步加速,並加大西方對台灣的保護和支援。
兩種看法目前來看和實際情形都相距甚遠。中國當然不是贏家,因為未來即使能贏得一定的戰略空間,也是一個遠期產品,並不會改變當下狀況。眼下中國得到的一點好處,是拉近了和印度的一點距離,中國外長近日訪印,兩國因對俄的立場相近而有改善近年劍拔弩張關係的願望,此外和沙烏地敲定了用人民幣結算石油的動議,讓中東產油國更靠近中國一點。中國也談不上是輸家,目前並沒有損失什麼,美國的威脅還只是在口頭上,未來可能的去中化加速也是一個遠期產品,如果它成真的話。
用「尷尬」一詞來描述中國當下的角色可能更恰當。「尷尬」在於,它想幫俄羅斯卻因顧忌美國的警告而不能,它想做調停人卻因得不到俄的響應和美國歐盟支持而不可,它想努力保持中立卻因和俄的特殊關係而得不到西方的理解與支持。中國的角色之所以在外界看來顯得尷尬,本質上是俄烏戰爭不再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之間的侵略和反侵略之戰,而是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戰爭,烏克蘭背後是西方,中國想在俄烏之間不偏不倚,兩邊都不得罪,卻因和美國的競爭關係而不能,華盛頓現在逼中國要麼站在西方一邊譴責和制裁俄羅斯,要麼站在俄羅斯一邊成為這場侵略戰爭的「幫兇」,不給中國迴旋的餘地和空間。
美國試圖「一石二鳥」
儘管聯合國140多個會員國在投票中都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但真正跟隨美國和西方制裁俄羅斯的只有40多國,主要還是傳統意義上的西方國家和美盟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主要的發展中國家如印度、沙烏地、巴西、印尼、越南和南非等都沒有制裁甚至也沒有譴責俄羅斯,它們持觀望和中立態度,印度還在大量購進俄羅斯的石油和其他產品,並準備用雙方本幣進行貿易結算。這些國家能夠在俄烏戰爭中左右逢源,沒有受到西方壓力或者西方對它們施加的壓力不大,而持同樣立場的中國卻遭美國頻頻施壓要求選邊站,根子就在美戰略目標是「一石二鳥」,要把中國拉進這場戰爭,疏遠和離間中俄關係。
現在越來越清楚地顯示,美國不想盡快結束這場戰爭,而是要用戰爭拖住俄羅斯,在戰場上消耗和拖垮它。這是拜登政府的戰略目標之一。拜登也許在戰爭剛爆發時沒有這個打算,因為普遍預料在莫斯科的閃電進攻下基輔支撐不了幾天,那時美國还为澤倫斯基準備了流亡方案。但隨著俄軍進攻受阻,戰爭陷入膠著,華盛頓改變了策略,一方面和西方國家發起了對俄空前力度的制裁,甚至要求歐盟對俄能源禁運;另一方面加大對烏克蘭的情報、武器和以雇傭軍形式的人員支持,美國和西方提供的大量防禦性武器有力阻擋了俄軍進攻,對俄軍士氣構成重大打擊。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如今面臨軍隊數量不足和武裝後勤補給跟不上的困難。莫斯科要想在短期內結束戰爭,除非動用更先進的武器甚至戰術核武和生化戰,否則以俄的國力,支撐不起在烏戰場的長期消耗。
現代戰爭拼的是國力,誰能夠消耗對手國力,最終取勝的概率大。俄烏戰爭如果時間拉長,會產生兩種後果,一是難民和通貨膨脹讓歐洲承受不了,由此導致歐盟和美國對戰爭的目標出現分歧,以致不得不要烏克蘭停止戰爭,假如是這種情況,戰爭對俄有利;二是在歐洲承受不住戰爭後果前,俄因消耗太多國力經濟無法承受,促使內部產生各種不利普丁的變數而結束戰爭。美國當然希望出現後一種情況,但莫斯科會不會困獸猶斗,動用戰術核子武裝或者生化戰?這種情況不排除,但概率還是很少。因為事情到這一步不但會遭到全世界的譴責,屆時中國印度等肯定不能再置身事外,而且美國和北約會直接參與對俄作戰,莫斯科政權會加速滅亡,俄亦有可能在戰後被分解。
不過,要想在戰場上拖垮俄羅斯,就必須切斷它的一切外援。這個外援是否包括正常的國家貿易,會有爭議,但至少能夠增強俄軍在戰場上打消耗戰的能力的商品、貿易和投資會在禁止之列。而環顧全球,可以給莫斯科提供實質幫助和支持的國家,無疑是華盛頓最大競爭對手北京。中國不僅有俄羅斯需要的強大工業製造能力,且在西方對俄實行能源禁運的條件下,對維持俄基本生存的能源和糧食產品,中國亦是大宗買家。所以莫斯科若得北京幫助,要在戰場上消耗乃至拖垮俄羅斯的戰略目標勢必就難實現。這對華盛頓來說當然不可容忍。
「上不封頂」的友誼也有底線
故拜登政府對俄烏戰爭還有第二個戰略目標,即離間中俄,如果離間不成,則將中國拉入這場戰爭,對中實施次級制裁,讓中也承受俄烏戰爭的後果,以此削弱中國。華盛頓通過不同管道向北京釋放了這一訊息,並由拜登在和習近平的通話中表達出來。儘管拜登在北約會議上對記者強調,他沒有對習發出威脅,而是向習清楚表明,確定習明白偏幫俄的後果,他認為習知道如果援助俄,等同斷送中國經濟發展。但拜登傳達的這個訊號是毫不含糊的。北京確實接收到了華盛頓的威脅或警告,小心翼翼地處理同俄關係,盡量不去觸碰美國的這跟紅線。中國駐美大使秦剛近日接受媒體採訪表示,中俄之間合作也有底線,即聯合國憲章所確立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外界解讀秦剛的「底線說」,明顯是要對中俄關係增設重要限制,以消除西方對中猜忌。一些訊息表明,華盛頓的警告似乎取得某些效果,北京提醒中國的企業注意這方面風險。
北京若幫助莫斯科,華盛頓真會對中祭出次級制裁?又或制裁,規模和程度怎樣?一些民族主義的中國學者認為,中非俄,無懼美制裁,川普以來發動的對中國的一系列制裁,不過如此,若美對中像對俄那樣制裁,中國的反擊定會讓美受不了。同是秦剛,在接受美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採訪時表示,不希望制裁發生,但如果真的強加給中國,也要做出堅決有力的回應,來維護中國正當的權益。一般認為,以中國的經濟規模和對外界的依賴,如果美聯合盟友對中進行次級制裁,對中的打擊會比俄大;但同樣因為這點,中國的反擊也會讓美和西方受損嚴重。迄今為止,俄能用來反制西方的,只有能源這張牌,但中國反制的手段更多。鑑於此,美國財長耶倫稱,目前沒有計劃制裁中國,她個人認為「在這個時候是沒有必要的,也是不合適的。」當然前提是北京迄今尚未向莫斯科提供軍事支持。她還透露,美政府高級官員正在私下與中國方面接觸,以確保中方理解美立場。
雖然北京在這個特殊時刻對發展中俄關係劃出了底線,但畢竟按北京說法兩國關係「上不封頂」,因此很難打消華盛頓對北京暗助莫斯科的疑慮。普丁冬奧會開幕之際訪中,同習近平發表了共同抗美聲明並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華盛頓故而懷疑北京事前已得到莫斯科入侵烏克蘭的告知或暗示,對北京是否會遵守不對莫斯科進行軍援和經援的警告其實並無太大把握。目前來說,北京會盡量按照華盛頓的要求去做,也會向莫斯科解釋以求諒解。而為不使「老朋友」犯難,莫斯科會理解北京的處境。因為現階段莫斯科有求於北京特別是軍事上有求於北京還不會很多。可假如戰爭延長,俄軍在戰場上頻頻失利,經濟亦因制裁面臨崩潰,此時莫斯科向北京提出援助請求,北京怎麼回應?
許多觀察家認為,如到了這個非選不可的關頭,北京最終還是會選擇幫助莫斯科。因為國與國關係雖受領導人影響,但國家或政黨利益才是最終決定因素。北京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清楚華盛頓利用烏克蘭戰事拖垮俄羅斯最後還是要來收拾中國,與其如此,不如幫莫斯科一把。在關鍵時刻不幫「老朋友」是對老朋友的背叛,無論從道義還是利益上說都不對。但這樣一來,勢必同美國和西方發生直接衝突,俄烏戰爭就從目前俄羅斯同西方的對抗變成了俄中同西方的對抗,它可能是雙方之間一場長期的新冷戰,也可能是一場熱戰。可以說,中國的尷尬狀態遠沒有到來。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