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一場令人刮目相看的選舉
2024年1月1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政治的啟蒙者之一梁啟超在光緒二十六年六月(1900年7月)坐船到美國專門考察美國的民主制度。後來他的游記在中國大陸被收集在《梁啟超游記》一書。該書一個重要情節,就是對當時美國大選的過程的描述。 梁啟超對當初的美國全國上下包括家庭婦女都關心政治、重視選舉這個民主制度的一個重要的環節贊賞不已。他特別感到驚奇的是,當時美國公眾的參與程度如此之高,而且公民們都積極地對候選人評論,如同看足球賽時,對球員表現議論一般。梁啟超在回國後,力推在中國的"新民救國運動"。所謂的新民,就是讓所有的百姓建立起"公民"的概念,並實踐自己的責任(如參加選舉)與義務。
有時想想,歷史也真會開玩笑。在當今梁啟超曾贊頌過的美國民主,在今天由於像川普这種近似於黑手黨政客的存在,美國作為老民主國家倒是出現了退步、受挫折的跡象。但梁啟超大概萬萬沒想到,他寫這篇游記的100多年後,他贊賞的這種民眾積極參與選舉,候選人公平地接受選舉的結果的民主社會,竟然在用中文一個島國 - 台灣,實現了。而更重要的是,從台灣這次選舉制定的游戲規則、各黨遵守這些規則的認真程度和實際情況來看,甚至還超過那些所謂成熟的民主國家。
一場競爭激烈、公平的選舉
從大選之前的準備過程來看,藍白綠各個黨都拿出了自己最拿手的一招。尋虧由於馬英九強差人意的撮合不成功,加之柯文哲良心的回歸,使得藍白聯合無法成功,要不然綠黨在大選中真會無招架之力。而後來侯友宜在戰術和戰略上急速調整,如跟馬英九切割,提出三D政策(Deterence, Dialogue, Deescalation),甚至公開表示在其任期內不提統一問題,確實招來一些積極的效果。但由於這種調整過慢,所以最後還是無法圓了自己的夢。
從參與度角度來看,台灣2024年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的投票率為71.86%,這比上一屆總統選舉的74.90%少了3.04個百分點。但即便如此,比較當今所有民主國家參選情況,台灣也算數一數二的了。
從落選的候選人對待選舉的結果來看,台灣並沒有出現像川普这種小人耍賴的現象。這次賴清德當選台灣總統,獲558萬票勝選, 得票率40,5%。這是民進黨連續執政第3次,這是自 1996 年台灣實行總統直選以來首例。承認大勢所趨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便宣佈敗選 (33,49%),表示"非常遺憾未能完成政黨輪替,讓大家失望了"。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也公開宣佈敗選 (26,46%)。雙雙還給勝選的賴清德致電祝賀。
但民進黨在這次立法院選舉中表現並不出色。國民黨雖然沒有在總統選舉中取得勝利,但已贏得53席立法院席次,重新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立法院選舉最終開票結果是:國民黨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其他2席。
台灣選舉的意義
今年世界上有70多個國家舉行選舉。而台灣則是這個選舉年的時間上的先鋒,而且確實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台灣的民主在當今世界引起以往從來沒有過的全球的關注。在柏林的台北代表處13日舉行的一個選舉觀察會上可以看到, 那裡觀察大選的德國人擠滿了會堂,他們來自各地、各階層,由此可見台灣地位的提高。德國政府在去年跟台灣政府建立了一個對話平台,雙方決定在眾多領域保持密切和良好的關係,並希望擴大這種關係。該平台旨在雙邊經濟往來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促進活躍的民間社會對話。而世界上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都開始強化跟台灣的制度化的聯繫與合作。
大選意義重大,還體現在台灣選民面對著對面中國大陸的壓力,作出了台灣認為是正確的選擇。從選舉準備工作開始,中共一方面威嚇台灣選民,把選上民進黨跟選擇戰爭劃等號;但中方所作的努力並沒有效果。而另一方面,台灣大選本身也是給大陸展示一個榜樣的作用,所以中共相當害怕自己的百姓對台灣大選的關注。而對中國的網民來說,官方越要壓,關注的好奇心則越強。13日大選那天上午8點投票開始後,中國大陸微博"台灣選舉"詞條一度沖上熱搜話題,但隨後這一熱門詞條在微博被屏蔽。
來自對岸的反應
中國大陸的反應,似乎反應了其一貫的立場,但不論從邏輯上看,還是從情理上來看,頗有矛盾之處。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指出,選舉結果顯示民進黨並不能代表台灣主流民意。這種表述本身說明了中共政府確實把選舉當回事了,既然對選舉的結果作出自己認為合乎邏輯的解釋,這客觀地來說中國大陸認可了台灣作為民主政體的選舉。如果這麼看,那就按情理,中國大陸官方應該對賴清德當上總統祝賀才對呢。
中共目前無法將自己的那種暗箱操作、替換國家首領的非民主程序強加於台灣人,所以,只能隱晦地認可其民主選舉,但同時又不願意認可現在台灣的民主選舉出來、來自民進黨的新總統。這就使得習近平政府目前陷入一種尷尬。
陳斌華表示,對解決台灣問題、完成國家統一的立場一以貫之,意志堅若磐石。將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干涉。這裡"善待"台灣的前提又再一次得到了強調:習近平政府非要對方認同"九二共識",以此作為底線。而現在連國民黨都為是否有這種共識的存在打上了問號。
新總統今後四年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蔡英文總統任期期間,把台灣在世界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了,但同時,台灣由於跟中國領導人在理念不一致,使其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也在升高。這點是有目共睹的:蔡英文擔任總統8年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壓力不斷升級,戰機和軍艦試探台灣軍方已成常態。而在今後賴清德當總統期間,至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這種恐嚇可能會加劇。而這種威嚇,儘管從道義上來看,對中國官方並不利,但對台灣,無論是經濟、外交,也都不利的。
在大選後的國際記者會,外媒問及賴清德會如何緩解台灣與中國之間風險,以及會如何開啟與北京對話?賴清德回應,將依照"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同時,新的一屆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推動兩岸事務,也希望中國體認他們也肩負台海穩定的責任。賴清德表示,只要在對等尊嚴原則下,台灣很樂意跟中國彼此交流,合作創造和平共榮。
這一回答似乎還是太籠統了一些。而台灣一部分民眾和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肯定期待著這位新總統在這方面作出更具體的部署。這次大選中有約700萬人投給了藍白兩黨,這本身也說明了在台灣確實有希望對中國採取較溫和態度、和平共處的聲音。
應該看到,過去8年蔡英文不斷對北京釋出善意卻都被拒絕。那麼,台灣今後如何巧妙地在中美競爭的牆縫裡,擴展自己的空間,開闢一個新的對中國的政策以及整個外交政策,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這裡我們暫且不提,新的一屆政府還將同時解決台灣內部一系列問題。如由於高房價造成了民怨四起,尤其北部都會區的年輕族群對於高房價的不滿已經白熱化。
當然,最關鍵就是一個處理好跟中國的關係。當然,解決這問題遠不是只取決於台灣一方。習近平政府的對台政策也需作一個調整。不管如何,美國也在為台灣的中國政策劃出底線。美國總統拜登在台灣總統選舉結果出爐後說:"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 他的話既是說給習近平聽的,但也是對賴清德的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大選之前,著名的一個美國智庫Eurasia Group向美國政府提交了一份研究報告。強調美國目前有三個"危險的朋友"。所謂"危險的朋友"是指他們可能會在今年給美國帶入困境和危機。他們分別是:烏克蘭的澤倫斯基,以色列的納坦雅胡,最后一個就是台灣的賴清德。
筆者並不認為這種描述具有其內在邏輯性,因為前兩者已經米煮成粥的了,而後者頂多只是潛在的跡象。但從側面也說明的台灣新總統的任務艱巨。總之,下一屆的台灣總統面臨的挑戰可能大大超過現在的蔡英文總統。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