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安全政策專家點評台灣國防報告書

2013年10月8日

台灣國防部周二公佈的國防報告書中稱,中國軍隊將在2020年前具備全面攻擊台灣的能力。就這一問題以及相關台海關係,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IPRI)的安全政策專家布勞伊納(Oliver Braeuner)接受了德國之聲的採訪。

https://p.dw.com/p/19wPO
An AH-1W Attack Helicopter launches flares during Han Kuang military exercises in Penghu county, Taiwan, April 17, 2013. Taiwan has held its first large-scale live-fire military exercise in five years, as President Ma Ying-jeou called on soldiers to maintain their "sense of crisis" as China builds up its military. (AP Photo/Chiang Ying-ying)
台灣一次軍事演習(2013年4月)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

德國之聲:台灣周二發布的國防報告書寫有這樣的語句,即大陸軍隊將在2020年具備全面攻擊台灣的能力。這樣的說法建立在怎樣的基礎之上?

布勞伊納:它可能建立在台灣國防分析家的估測基礎上。但人們只能對這一估測的具體基礎進行猜測。

台海兩岸的軍力對比目前究竟是怎樣的狀況?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進程正在快速推進,台灣(同該地區的其他國家一樣)不具備跟上這一發展速度的資源。中國的海軍和空軍建設是這一發展努力的重心,這兩個軍種擁有大量現代化的武器裝備系統,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殲20隱形戰機以及核驅動潛水艇、兩棲攻擊艦和更為現代化的導彈系統便是例證。由此兩岸軍力平衡狀況正越來越多地向中國大陸傾斜,因此台灣國防部提到比如利用雄風三型反艦導彈進行"非對稱作戰"的必要性。而為對付軍力超強的美國,中國多年來正是奉行著這一"非對稱作戰"的理念。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台灣前副總統蕭萬長在印尼峇里島舉行會晤。其間習近平說,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在什麼框架下才能產生出這樣一個解決方案?

習近平的這一表述同其前任、尤其同鄧小平的完全不同。習近平以前,解決台海兩岸的政治問題總是被一再擱置。一方面,可能是中國漸漸失掉了耐心,因為不斷加深的兩岸經濟融合迄今為止沒有帶來政治上的相互接近。對大陸持友好態度的國民黨馬英九政府目前不得民心,當然主要是內政導致,但這加劇了北京的不安。此外,中國大陸軍力日漸佔上風,而這又增添了談判的籌碼。同台灣的情況有同日本在東海、同其他鄰國在南海的有關領土主權爭議的情況相似。中國方面因此積極呼籲展開政治談判,可以想像,比如先就和平條約進行談判,留下台灣向中國大陸靠攏的遠景。

©ChinaFotoPress/MAXPPP - UNSPECIFIED - CHINA: (CHINA OUT) A J-15 fighter jet lands on Liaoning aircraft carrier after a flight training in China. (Photo by ChinaFotoPress)***_***440604332
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雖然矛盾重重困難不斷,但總體而言兩岸關係進展不錯。大部分台灣人希望的是保持現狀,而不是要解決什麼統一問題。大陸可以置這些人的願望於不顧而一意孤行嗎?

台灣國民黨政府,包括馬英九總統在內,已多次聲明,同中國簽署政治協定將以公決的形式交付民眾表決。這類公投的結果事先難以預期,因為人們還不知道,除了"保持現狀"外,北京向台灣還提供了怎樣的選擇。

台灣最新國防報告書也是向美國發出的訊號。為減少台灣人民的恐懼,美國還能做什麼呢?

美國還會在支持台灣和同北京保持友好關係間尋求平衡。美國會繼續遵循《台灣關係法》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只是在平衡該地區的軍力問題上,這些武器越來越失去意義。因此,華盛頓可以考慮今後更多地在政治上支持台灣,比如納入台灣參與TPP談判或者允許台灣加入國際機構。如果中國在以上問題上持贊同態度,北京在台灣百姓眼中的形象也會隨之得到改善。

Oliver Bräuner, Sicherheitsexperte at SIPRI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 . Er hat sich erklaert, dass sein bild im zusammenhang mit der berichterstattung von der DW verwendet werden kann.
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布勞伊納研究員圖片來源: Oliver Bräuner

採訪記者:李魚

責編:文木

布勞伊納是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中國與全球安全項目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