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與民主:一對孿生的話題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5年2月1日

1月31日-2月1日,德國康拉德-艾德諾-基金會(KAS)在波昂舉行了2005年民主報告暨國際討論會,今年的議題是:媒體與民主。來自國際新聞界人士特別針對發展和轉型中國家的媒體與民主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德國之聲中文網記者報導。

https://p.dw.com/p/6Blt
KAS基金會積極開展國際項目圖片來源: KAS

2005年議題:媒體與民主

2005年康拉德-艾德諾-基金會民主報告的議題是媒體與民主。這場高級討論會在德國第一任總理康拉德.艾德諾的故鄉、波昂附近科尼希維因特城的彼得斯山上舉行。1949年,艾德諾曾在這裡簽署了二戰後德國的第一份協議「彼得斯山協議」,帶領德國跨出自主的第一步。

這個以他命名的政黨基金會創立於1956年,附屬德國基民盟(CDU),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世界範圍內的民主、法制國家與人權事業。該基金會長期且深入地開展海外項目,廣泛涉入德國以外的科學、政治和公共各方面領域。康拉德-艾德諾-基金會每年一期的民主報告就是從比較的角度,對具體發展和轉型中的國家的民主化狀況和觀點,進行分析和闡述。

而昨天和今天,有近100名來自德國國內外新聞界及媒體相關領域專家,對媒體對國家民主化進程的作用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激烈探討。兩天的議程裡進行了四個討論單元,分別是1、媒體與發展,2、民主媒體的法制框架、3、康拉德-艾德諾-基金會2005年民主報告:媒體,以及4、對媒體意義的國際性觀點。

Bundeskanzler Dr. Konrad Adenauer
聯邦德國第一任總理康拉德.艾德諾圖片來源: AP

在媒體與發展討論中,來自阿根廷、辛巴威和烏克蘭的新聞界代表概述了各自國家的媒體發展與新聞自由現狀,指出了侷限媒體獨立與新聞自由的原因所在。一度被辛巴威官方查禁的『每日新聞』報主編奈亞羅塔在報告中表明,非洲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大眾傳媒仍然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普通群眾以收聽廣播為獲取訊息的主要渠道。他呼籲國際社會加強重視並扶持非洲的新聞事業,培訓專業新聞人才以促進這些地區獨立媒體的發展。

烏克蘭新聞學院校長瓦勒瑞.伊萬諾夫博士則尖刻指出了整個烏克蘭媒體的騎牆性,他以此前不久舉行的烏克蘭總統選舉為例,批評烏克蘭國內多數媒體倚恃強權,新聞真實性原則遭到嚴重踐踏,以及新聞界整體的獨立精神的缺失。他強調轉型中的烏克蘭的國內媒體環境也急需改造。

涉及中國媒體的問題

今年的討論會上雖然沒有針對中國媒體的專題報告,但是在與會者的激烈討論中,中國媒體現狀時時被作為典型例子進行引證和討論。

比如記者無疆界組織董事會發言人雷第斯克博士在報告裡指出:全球範圍內的記者這一職業仍然狀況堪憂,每年總是有約50名記者遭殺害;有120至140個記者因批評性報導徒加獄刑,後一種情況在中國尤其嚴重。

另外在新媒體網路的新聞自由上,各國情況不一但狀況欠佳。像在辛巴威这样擁有大量農業人口的非洲國家,能接觸網路的只是極少數擁有現代辦公室的富人。在虛擬的世界裡,非洲國家依然處於被遺忘的角落。而在一些轉型中的東歐國家如烏克蘭,目前網路的作用尚無足輕重,仍然不具輿論影響力。不過,隨著網路用戶的逐步增加,情況可能會有所改善。

即使是網路用戶即將達到一億人的中國,新聞自由在網路中仍然是敏感而珍貴的字眼。因網路言論而遭治罪的網路異議人士有增無減。近些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網路媒體和從業人員在數量上劇增,然而網路新聞自由狀況並沒有因此得以改善。相反,技術方面的日臻完善使得網路控制越發嚴密且有效,一方面是中國網民自主建立的獨立網路媒體時時因敏感言論而受到封網及刑事處罰的威脅;另一方面,國外新聞媒體及言論被擋避在另一道虛擬的網路長城之外,中國讀者無法接觸,比如目前德國之聲中文網也在中國遭到大面積屏蔽。

由此,通過對具體國家的媒體發展不同狀況的比較,討論中得出一個觀點:在發展和轉型中國家,媒體與民主,始終是一對孿生的話題。政治和經濟因素決定了媒體的發展大局;但反過來,媒體自身的發展也是改造政治和社會小氣候的積極因素。

(秦戈)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