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幸福?
2010年9月26日卡瑪‧烏拉(Karma Ura)靠在椅背上。他身著一件不丹傳統的長袍、沒膝長襪和棕色皮鞋。他的聲音很低。看上去,他像是一位內心平衡、謙遜、或許對生活非常滿意的人。
烏拉是不丹研究中心主席。自1999年起,他的團隊開始研究如何衡量不丹民眾的幸福程度,即國民幸福指數。這一想法最早是由不丹已故高僧旺秋(Jigme Singje Wangchuk)於1980年提出的。但如何衡量幸福呢?烏拉說:"積極的感情狀態,比如寬宏、同情以及不經常發怒、沮喪或嫉妒,都能顯示人們是否幸福。倘若你很頻繁地發怒和感到沮喪,那顯然證明你的精神狀態-不論出於什麼原因-都不是傾向於幸福的。"
烏拉共研究出72項指標,分為9個目錄,以衡量幸福的水準:身體健康、教育、良好的政府管理僅僅是其中的幾項。他的研究團隊定期評估不丹家庭的問卷結果。不過他也知道,與國民生產總值相比,國民幸福指數難以準確衡量:"我們現在的方法是把各種不同的指標加在一起,成為一個單一的復合體國民幸福指數,這個辦法並不完美。這只是一種嘗試。今後我們會繼續改良方法。"
幸福是一種普世價值
卡瑪承認,衡量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也很重要,因為,它是國民幸福指數整體理念中的一部分。只不過,與國民幸福指數相比,國民生產總值只能顯示一個國家在某一時刻所處的狀態:"我必須指出一點,幸福不能與短暫的快樂相混淆。幸福更持久,更能帶來滿足感。讓我們捫心自問:如何才能不受誤導,認為經濟發展就能帶來富足和幸福。我們是否能開發出其它的衡量標準。"
暴力衝突、生態災難、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這些都是因為追求了錯誤的價值嗎?烏拉表示,採用國民幸福指數的理念,是為一個更平衡的世界做出貢獻。因為幸福是一種普世價值。他指出,"西方世界在反思什麼才是良好的經濟、良好的生活、良好的政治和政府管理。世界重新追問這些問題的答案。國民幸福指數為這一辯論提供了一種思路。"
效仿卡瑪的國民幸福指數理念,法國總統薩科奇已經任命了一個高級委員會。該委員會正在研究制定衡量進步的新標準。
不丹首相廷萊(Jigmi Thinley)日前在聯合國大會上就千年發展目標發表講話,提議把幸福加入千年發展目標中。
廷萊首相面帶微笑離開講台時,各國領導人熱烈鼓掌。或許他也給聯合國大會留下了一刻的愉悅,甚至是幸福。
作者:Chi Viet Giang 編譯:苗子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