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女神駕到﹕台灣的媽祖政治學

鄒宗翰
2019年4月16日

媽祖是台灣漢人信仰中香火最鼎盛的女神。每年農曆三月的媽祖繞境號稱是「台灣最大規模人口遷移活動」,也成為政治人物最佳曝光場合。中國更是自1980年代以來,就試圖用媽祖信仰拉近與台灣人的距離。從信仰、社會組織到政治權力,媽祖信仰是百年來流行不退的顯學。

https://p.dw.com/p/3Gqpa
Tsai Ing Wen
台灣總統蔡英文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她說自己體驗到台灣人對信仰的虔誠與台灣質樸的人情。圖片來源: Tsai Ing Wen

(德國之聲中文網) 「進喔、進喔!」 人山人海的信徒高喊,苗栗白沙屯媽祖犁轎準備「三進三退」。人潮層層簇擁下,浩浩蕩蕩的進香團隊往北港朝天宮前進。這一路上,有超過10萬人護駕。

在這之前,台灣總統蔡英文跟隨媽祖進香,步行4公里後抵達雲林北港北辰派出所,她一步踏向前向媽祖上香。在旁等候的在野黨雲林縣長張麗善不耐地與她打招呼。政治人物不分黨派一同擠在神桌前拜拜。人滿為患的現場,虔誠民眾想擠進來,卻和交通組志工起了衝突,劍拔弩張的雙方都被請了出去。不過政治人物倒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繼續在各家媒體拍攝下,表達對媽祖信仰的虔誠敬意。

「今天來到北港朝天宮,來跟咱的媽祖作伙,媽祖一定會保佑咱的台灣,讓我們台灣平安、風調雨順。」4月11日中午來到朝天宮的蔡英文用不是很流利的台語發表談話。她傳達了幾個台灣人很重視的觀念:「平安」、「風調雨順」。

這是台灣史上第一次有總統徒步做進香信徒,也就是台語所稱的「香燈腳」。根據白沙屯拱天宮的資料﹐這比國語中「進香客」的說法更能凸顯媽祖與台灣人民綿延數百年的緊密關係。

Mazu
白沙屯媽祖進香路線不固定,由媽祖當下決定路線,被稱為「最有個性的媽祖」。圖片來源: Tsou Tzung Han

政治人物拜媽祖

不只蔡英文,隨著2020總統大選將近,台灣各政黨潛在候選人也摩拳擦掌,自然不會錯過透過媽祖繞境「接地氣」。除了白沙屯媽祖,台中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進香參與人數估計也有40萬人次。這次碰上媽祖同日起駕,幾位潛在的總統參選人也忙著與媽祖「拉近關係」。高雄市長韓國瑜參拜大甲媽祖,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請台中大甲媽祖出神龕,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參拜兩地媽祖,台北市長柯文哲陪大甲媽祖回鑾﹐朱立倫則是陪大甲媽祖繞境。

除了搶人氣,為什麼所有政治明星都要跟媽祖沾上邊?根據台灣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張珣針對台灣媽祖信仰的研究,媽祖在「人心需求的大社會背景下被呼喚出來」,透過各種祭祀活動與組織連結起一個大的「信仰圈」。捉住信徒的心,就能帶來組織性的影響,更能以「媽祖指示」來獲得行事的正當性。根據內政部2017年的統計年報,台灣寺廟數有12271座,信徒有960072人,會進廟宇的一般信眾更是為數眾多。其中媽祖是民間信仰的重要女神,受到許多愛戴與崇拜。這麼龐大的信眾也使媽祖信仰成為地方政治權力關係所競相壟斷的資源。台灣中央政府當然也不能輕忽其所造造成的影響力。

Taiwan: Pilger besuchen die Göttin des Wassers Mazu
超過10萬信徒跟著白沙屯媽祖參香,沿路上志工提供補給,有人發放飲料也有人提供食物。圖片來源: Eric Wei

用媽祖打統戰

雖然說媽祖信仰起源於中國福建湄洲, 但在台灣發揚光大。張珣的研究引用清朝地方志的總和計算,福建有71座媽祖廟,廣東有64座,而台灣在1918年已有320座媽祖廟。其中湄洲媽祖祖廟在文化大革命遭毀壞,但卻因為是台灣人的重要信仰,在禁止迷信的中國得以翻身。張珣的研究提到,1987年秋天,當許多台灣人不顧政府反對跨海參與「媽祖千年祭」,時任國家主席的楊尚昆在聽取福建領導人匯報之後說:「媽祖廟可以重修嘛!這比修其他一些廟還更有意義。」國家領導人一聲令下,湄洲媽祖廟順利重建。

自此媽祖廟成為兩岸交流的重點工作,與其他被禁止的宗教和遭毀壞的神廟相比,媽祖因為受到台灣人重視而有了特別地位。資深新聞工作者李蔚曾以「媽祖之光,統戰之窗」為題,講述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借著宗教挑戰台灣政府,要求與中國實現「宗教直航」。

中國更透過「媽祖之光」晚會,向台灣宣傳「骨肉情長」「花好月圓」。媽祖也因此被部分人士視為「統戰工具」。即便如此,到了選舉關頭,無論統獨立場或是黨派顏色,政治人物為了爭奪「媽祖話語權」還是得親奉媽祖。因為要這門政治顯學拿下高分才能得民心,有拜才有保庇。

Taiwan: Pilger besuchen die Göttin des Wassers Mazu
白沙屯媽祖鑾駕進入北港朝天宮時,信徒會讓出一條30公尺的道路讓媽祖三進三退入廟。圖為現場盛況。圖片來源: Eric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