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的德國緣
2013年2月2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您聽說過埃裡希•凱斯特納(Erich Kästner)嗎?這位埃裡希•凱斯特納並不是那位寫了"埃米爾和小偵探"(Emil and the Detectives)的作家。雖然兩人同名,不過這位設計師並沒有那位作家那麼有名。他曾經在慕尼黑知名電影器材生產商阿萊集團(The Arri Group)當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首席設計工程師。因為設計了世界上首部反射鏡式攝影機器,所以埃裡希•凱斯特納曾幾個獲得了奧斯卡科學技術獎。而奧斯卡的科學技術獎也遠遠沒有一些奧斯卡的經典獎項比如"最佳電影獎"或者是"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獎"名氣那麼響亮。
不過在這些備受關注的獎項類別中,德國人也曾經多次和"小金人"有過親密的接觸。比如史上第一屆奧斯卡金像影帝就是德國人艾米爾‧強寧斯(Emil Jannings)。
如今全球一體化趨勢中,跨國合作拍電影當然必不可少。如果一位藝術家因為一部跨國投資電影拿到奧斯卡,有時就會出現奧斯卡究竟是哪個國家的歸屬問題。這個問題也涉及到許多影人。比如奧地利裔克里斯托弗‧沃爾茨(Christoph Waltz)。他憑借《被解放的迪亞戈》獲得今年最佳男配角提名。在他成為國際大腕兒之前,在德國參演了多部電視電視電影。如果要說出他藝術生涯的成長搖籃,那無疑就是德國電視界。而奧地利電影導演邁克爾‧哈內克(Michael Haneke)則是在慕尼黑出生的。他憑借電影《愛》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他的多部作品的投資方都是德國人。影片《愛》是一部法國、德國、奧地利三國的合拍片。
很多人忽略的是,奧斯卡原本是一個美國電影業的獎項。可以說,奧斯卡獎項幾乎可以稱作為奧斯卡最佳英語片獎。不過奧斯卡為了"照顧"到其他國家的電影,設置了"最佳外語片獎"的獎項。
"營造假象"
頒發奧斯卡獎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有著巧妙的操作:隔幾年就會打破陳規,使非英語電影入圍最佳電影提名,這樣一來,一些不太懂行的公眾們就會感到,奧斯卡是一個國際性的電影節。好萊塢和奧斯卡在市場營銷和公關方面一直都勝人一籌。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在1988年憑借電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而法國女星瑪麗昂‧歌利亞(Marion Cotillard)憑借在電影《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中的出色表現捧得最佳女主角獎。
人們應該時刻記住,奧斯卡本來是一個美國電影獎項--只是這個獎存有一些針對性的特例。考慮到這個背景,獲得奧斯卡獎項的德國人的確得來不易。
回顧歷史
在杜塞道夫出生的女演員路易絲‧賴納(Luise Rainer)是奧斯卡歷史上首位蟬聯影后。在1937年和1938年她連續兩次獲得奧斯卡女主角獎。在柏林長大的攝影師卡爾暩ヂ摶戀(Karl Freund)也捧走過兩尊"小金人"。伯恩哈德‧格日梅克(Bernhard Grzimek)在60年代憑借《塞倫加蒂不該喪命》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羅爾夫曖乇Rolf Zehetbauer)在1973年成為奧斯卡藝術指導獎得主。
放眼現今
而就在幾年前,導演唐納斯馬克(Florian Henckel-Donnersmarck)的電影《竊聽風暴》(Das Leben der Anderen)奪得了最佳外語片獎。而在好萊塢工作多年的德國作曲家漢斯‧季默(Hans Zimmer)更是碩果纍纍,在1995年以動畫電影《獅子王》獲得最佳電影配樂獎。到目前為止他至少獲得了9次奧斯卡提名。他的主要代表作包括蝙蝠俠前傳、加勒比海盜2、午夜凶鈴等等。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將於本周日(2月24日)舉行。除了影片《愛》之外,入圍影片中《皇室風流史》、《守門人》以及《打開心扉》都是德國參與製作的電影。而如果沃爾茨或者是哈內克能走到領獎台前發表感言的話,無疑也會給德語電影增添光彩。
作者:Jochen Kürten 編譯:文木
責編:李京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