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堅持反戰,德國政府承受壓力

2003年2月12日

德國政府的外交路線在國內遭到反對黨的抨擊,在國外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但是,由於得到了法國和俄羅斯的支持,柏林並不覺得已陷入孤立境地。

https://p.dw.com/p/3GCj
在伊拉克上問題上,施羅德和菲舍爾與美國背道而馳圖片來源: AP

柏林方面主張,應當繼續依照安理會1441號決議的精神,尋求和平解決伊拉克危機的可能性,德國政府認為,這一立場在國際間得到了廣泛認同。而安理會中支持美國立場的國家則只佔少數派,只有英國、西班牙和保加利亞等國。社民黨議院黨團代表團主席明特菲林強調,施羅德總理得到了社民黨議院黨團的全面支持。明特菲林表示:

「我相信,在當前的情況下,一個主權國家明確表明自己的立場,並為這種立場爭取支持是無可厚非的。而這樣做,當然是不可能同各方都取得一致的意見。不過,我認為,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是值得尊敬的,也正是我們的出色之處。」

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克羅茲顯然是社民黨議院黨團內少數派的代表人物,他不無擔憂地表示:毫無疑問,在外交政策領域,我們已經陷入了泥潭。克羅茲認為,德美兩國政府間已經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無法彌合的問題。除此之外,歐洲內部在外交政策上的分歧也將導致嚴重的後果。

德國外交部長菲舍爾仍在繼續為進一步加強聯合國對伊武器核查進行遊說。來自德國政府圈的消息稱,應當對伊拉克有關設施實行持久性的監控,嚴格監督那些可同時用於軍事及民用目的的物資,並吸收伊拉克各鄰國參加阻止軍備走私的努力。最終目標是,按照柏林的說法,建立一個「滴水不漏的監控體制」。

德國同法國及比利時一道對北約戰備計劃行使否決權之後,柏林方面再次為德方的決定進行辯護。柏林方面認為,有關計劃是一個錯誤的訊號,它有可能會進一步激化戰爭氣氛。

與此同時,反對黨方面則對政府提出強烈批評。反對黨認為施羅德破壞了大西洋兩岸共同安全政策的基礎。基民盟主席兼該黨議院黨團代表團主席梅克爾表示:「我的印象是,施羅德總理已經成了德國以及整個歷史遺產的一種威脅。」

基社盟主席施托伊貝爾則表示,施羅德引發了北約內部的信任危機,他要求柏林方面收回否決北約計劃的決定。自民黨主席維斯特維勒表示:「在外交領域,政府正將我們的國家引向絕路,我們已經被孤立了。我們失去了影響力,在外交政策方面已無信用可言。」

德國的和平團體則指責政府的外交路線不夠明確。這些和平運動組織表示,柏林反對對伊動武的立場值得贊賞,但是,政府應當明確的措辭表明這種立場。

一個由教會、工會團體及全球化反對者組成的聯盟呼籲二月15日在柏林及德國各大城市舉行反對伊拉克戰爭的大遊行。預計僅在柏林一地,示威者人數就將多達數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