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煤炭時代的終結

2014年5月9日

煤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指出,今天一望無際的煤山正迫使中國成為執行環保政策的先驅者。

https://p.dw.com/p/1BxFa
Kohlekraftwerk in China
圖片來源: ddp images/AP Photo/Oded Balilty

(德國之聲)夜幕下的北京儼然像另外一座城市。高樓大廈的頂尖剛剛消失在夜色後,無數照明廣告的燈光就像第二個太陽,升起在高樓廣廈的頂端。這一幕不僅僅出現在首都,也出現在中國其它160個擁有數百萬人口的城市。黑夜中閃閃發光的大都市是中國能源胃口越來越大的佐證。

這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不成問題。因為中國有的是煤。石煤的開采很便捷,而且中國的煤儲量幾乎是無限的,幾十年來的技術如今也已經相當成熟。憑著這種能源,中國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迅速邁向現代化。但是,如今的中國即將迎來煤炭時代的終結。

不僅是煤炭燃燒過程中釋放的二氧化碳相當危險。尤其粉塵、煙塵和重金屬已經成為每年超過25萬中國人的殺手,並且還帶來約價值約2300億美元的環境損害。

Bildergalerie Megacities Shanghai
中國對電能的需求暫時離不開煤炭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環保替代能源成為重點

當一個國家一方面對能源的胃口很大,另一方面其最重要的能源又污染空氣,導致居民死亡的時候該怎麼辦呢?答案是:擺脫煤炭。中國67%的能源供應來自煤炭。降低這一比例是一個漫長、艱難的過程。2011年,中國煤炭的消耗量還同比增加了9.4%,2013年的增長量就只有3%。但增長還是增長。中國的煤炭消費量必須下降。只是轉動按鈕關閉電力供應肯定是不可能的。這會重創經濟,而經濟的發展又決定了社會的穩定。所以,北京政府有很現實的計劃:直至2020年,中國煤炭的年消費量只會以每年2%的速度增長,隨後達到峰值;而在同一時間內,整個中國的年能源消耗量將平均增長約7%。這也意味著,環保的替代能源所佔比重將持續上升。

與中國的計劃相比,德國的能源轉型就像是小孩扮家家酒。除了2003年正式竣工的三峽工程外,在接下來的6年中,中國將建設完成多個超大型能源供應項目:內蒙古正在修建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而中國西部也是全球最大風力發電場的所在地。在風力發電領域,中國目前就已經是世界冠軍,在太陽能發電方面亦是如此。

大力發展核能

中國和德國能源轉型之間的最大不同是對核能的態度。德國人全力的退出核能,中國人卻全力擴大核能。日本福島核難發生後,亞洲首先在發展核能的問題上踩下了急剎車。但中國政府除了重新投資核能以外沒有別的選擇。核能對於中國未來的能源網來說太重要了。所以,在接下來28年的時間裡,中國會在目前已有20座核電站的基礎上再修建新的核電站,並再次打破紀錄:在山東修建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站。北京不必擔心會面對反核人士組織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的群眾基礎比德國要大許多。與每天吸入有害的霧霾相比,那裡的人們則更願意承擔核電站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西方國家到目前為止都有很充沛的理由不發展環保的替代能源,因為與煤炭大國中國相比,所有節能的努力都顯得微不足道。因為如果沒有中國的加入,全球環境陷入災難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避免的事情。但如果中國堅定的實施其當前的計劃,西方就沒有人再能為自己找到藉口。此外:從災難中變聰明,中國在替代能源方面積累的經驗會逆轉創新的趨勢。那時候中國就能告訴西方如何才能做的更好。雖然煤炭的弊處很多,但它也有一點點積極的地方。它能迫使北京方面盡快有所行動。也許,對於生活在霧霾中的人來說,這種行動速度仍然不夠快。但如果和這個國家所面臨的挑戰相比,北京的行動速度已經比其他國家快了不少。

Kohle in der Hand, Indonesien
中國67%的能源供應來自煤炭。降低這一比例是一個漫長、艱難的過程。圖片來源: Reuters

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是德國之聲的中國特約記者,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編譯:任琛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