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會議再次顯示出中日兩國的對立
2005年12月14日廣告
對日本小泉首相關於「日中韓三國互相依賴的關係將越來越深」的說法,該報接著寫道:「確實三國的市場已結合在一起,日本長期期待的經濟復甦有很大成分來自中國的巨大需求。但政治上,建立東亞共同體的夢想還離現實很遠。在東北亞,有關邊界走向、海上經濟區和無人居住島嶼歸屬問題的爭執一直沒有解決。這些問題涉及到民族自豪感,但也關係到炙手可熱的經濟利益以及漁場和海底的天然氣資源,這表明日本與中國對地區經濟和政治領導地位的爭奪日益激化。
在擴大會議參加國範圍的問題上,這些也得到了反映:北京很願意做東道國,但東京不願意。為了減小中國的份量,日本要求吸收印度、紐西蘭和澳洲参加會議。現在是16個國家圍坐在一起,除了東協十國和中日韓,還有印度、紐西蘭和澳洲。就象亞太經合組織一樣,工業國與發展中國家走到了一起,它們的政治制度不一、收入差距巨大。日本經常談到這些差異,以說明為什麼在東亞實現歐盟的模式要艱難得多,至於建立安全聯盟就更不用提了。」
香港世貿部長級會議在示威者反對貿易自由化的呼聲中開幕。南德意志報記者注意到,香港警方對示威者採用密切監視的做法:
「批評全球化的遊行者從公園出發前往市中心時,數百名身著制服的警員站在街道兩旁。一名丹麥藝術家拉著飢餓瘦小的黑人青銅塑像,因為大多數非洲人的生活費甚至少於歐盟奶牛獲得的補貼。沉悶的鼓聲響起來,印度尼西亞的女傭高呼反對剝削的口號。
警察無處不在,他們把一切都拍攝下來。香港特區不是獨裁地區,但它屬於一個獨裁國家,這正是這些抗議活動使人感到緊張的原因。北京的當權者想成為這次世界重大會議的出色東道主,為此他們容忍在香港舉行遊行示威,只不過這樣的言論自由不能任其泛濫並流入中國內地。
在國際電視攝影機前毆打全球化的反對者有損聲譽,但有威脅活躍分子有更巧妙的做法。來自菲律賓的示威者在香港機場受到阻攔和訊問,其中一人甚至長達七小時。韓國的農民在數月前就預定了旅館,卻被拒絕入住。在香港的東南亞女傭被要求不要參加集會。…… 如果這次出現街頭混戰,最倒楣的也許是香港的貧窮移民,活躍分子們擔心,國際新聞界撤離後,將會出現大規模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