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史達林格勒戰役與第六集團軍的覆沒(上)

2003年1月28日

史達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也是人類戰爭史上一出驚心動魄的悲劇。希特勒想攻取史達林格勒並從而改寫歷史,沒想到卻自取滅亡。1942至1943年冬季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共有14萬5千名德軍士兵斃命,被俘的9萬多人中只有6000餘人得以生還德國。蘇聯紅軍陣亡50萬人,受傷及被俘者60萬人。

https://p.dw.com/p/3D9I
戰壕中的納粹第六集團軍士兵圖片來源: AP

1942年7月中旬,第六集團軍在最高統帥保盧斯將軍的指揮下向史達林格勒發起了進攻。短短幾個星期之後,德國似乎眼看就要實現目標。8月,德國軍隊攻入史達林格勒,並開始一步步奪取這座城市。與此同時,納粹宣傳機器在德國國內對德軍的勝利做了大肆渲染。德軍最高統帥部預言,蘇聯紅軍10月中旬將瀕臨滅亡。

這完全是一個謬誤,因為,德國軍隊始終沒能完全佔領史達林格勒。史達林格勒的每座房屋都成為雙方爭奪的對象。但德國百姓卻並不瞭解實情,德國人聽到的關於東線戰場的消息全部是正面的報導。希特勒本人也大肆炫耀德國的勝利。11月8日,他在慕尼黑宣佈了德軍佔領史達林格勒的消息:

「我想去伏爾加,去伏爾加地區某個特定的城市。這個城市正巧和史達林同名。但我去那裡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是因為那裡的意義非常重要。那是一個3千噸貨物的巨型中轉站,這才是它的吸引力所在。大家知道嗎,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已經拿下了這座城市。」

在德國人歡呼雀躍的同時,前線卻出了問題。蘇聯紅軍開始反攻。保盧斯將軍統帥下的第六集團軍秋季出現了後備役不足的問題。而與此同時,蘇聯紅軍卻擴充了兵力。11月19日,蘇聯紅軍開始反攻。最初的目標並不是第六集團軍,而是德國的僕從國軍-羅馬尼亞的第三集團軍。這支部隊裝備差,無力抵禦蘇聯的進攻。1942年11月19日,形勢發生了不利於德國的轉變。但德國國內封鎖了有關消息。納粹宣傳機器報喜不報憂。納粹新聞廣播報導說:

「11月21日,元首總部消息:國防軍最高指揮部透露,史達林格勒以南和卡爾梅克平原上的敵人在強大的坦克火力掩護下發動了進攻。一支敵人機械化部隊被殲滅。頓河下游德國和羅馬尼亞軍隊也頑強抵抗。一支突圍的蘇聯騎兵加強團被重新包圍並被殲滅。」

霍爾斯特.燦克的步兵師也在此刻接到命令,撤離原來的陣地,去增援第六集團軍。但霍爾斯特.燦克及其部下並不瞭解蘇聯人發動反攻的確切情況。霍爾斯特.燦克說:

「那幾天特別混亂,我們根本不知道蘇聯人已經挺進了多遠,他們的兵力狀況怎麼樣,有可能在哪些地區不斷發動進攻?11月底至12月初,我們被迫在西部開闢了一條新的戰線,這時,我們才知道,我們已經被包圍了。但11月19日之後那些天的形勢對我們來說完全是不透明的。」

德軍自始至終都沒能突破包圍圈。保盧斯將軍在包圍圈收緊前一天向最高指揮部請求,為避免被包圍的危險,撤回第六集團軍。但指揮部不為所動。在希特勒的授意下,指揮部下令,竭盡全力死守史達林格勒。對這一決定有關鍵性影響的是空軍最高指揮官赫爾曼.戈林作出的瘋狂保證,從空中向被包圍的25萬德國士兵提供補給。這一承諾卻一天都沒有真正得到過落實。

共22個師在史達林格勒落入了包圍圈。當年21歲的高炮中隊士官特奧.貝爾格拉特也身在其中。希特勒死守的命令也傳達到了他和戰友那裡。但大家都沒有對這個災難性的決定公開抱怨過。特奧.貝爾格拉特說:「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希特勒畢竟還是德國的元首。部隊是以他的名義參戰的。士兵面對國旗所立下的愚蠢的誓言當時還有一定的束縛力。」

德國士兵為忠實於元首和祖國而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當時的條件越來越惡劣。11月底開始下雪。德軍被包圍後,後勤供應狀況迅速惡化。霍爾斯特.燦克回憶說:「12月起,供應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例如,每日的麵包配額不超過50克,或許還能喝上一碗熱湯。因為我們養了為數不多的幾匹馬以供不時之需。」

飢惡和寒冷降低了士氣。士兵們看不到前途和希望。這時,卻傳來了德國部隊計劃從外部增援解救的消息。霍爾斯特.燦克和戰友們都像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請點擊鏈接,繼續閱讀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