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推「反滲透法」 爭辯焦點一次看

羅法
2019年11月29日

台灣執政黨民進黨提出的「反滲透法」草案,在全案無人提出異議下逕付二讀,可能在今年內三讀通過。 這個法案雖然綜合了台灣內部從今年5月延續至今的所有討論,卻仍然沒有辦法博得所有人的認同。

https://p.dw.com/p/3TvB0
Taiwan Parlament
圖片來源: DW/Ci Zhang

(德國之聲中文網)11月29日,是台灣執政黨意圖將草案逕付二讀的日子。 為了避免被反對黨杯葛,當天早上7點,民進黨便進入立法院佔領主席台,並且在上午10點左右,結合黨團力量讓法案逕付二讀。

《反滲透法》注重的是藉由規範台灣人的行為來防止境外勢力的操作,規定「任何人不得受滲透來源的委託、指示或贊助」,進行五種行為:政治獻金、遊說、助選、不實訊息、干擾集會遊行。 違者需要背負有期徒刑或是新台幣500萬元以下的罰金。

法律草案在逕付二讀之後,還需要經過一個月的協商冷凍期才能夠進入三讀。 民進黨黨團希望在今年會期通過法案,因此決定放棄往年提前休會、讓立法委員忙競選的慣例,讓立法院會繼續召開下去。預計該法可能在12月31日院會三讀通過。

台灣媒體《聯合報》報導,國民黨召開記者會,公佈「反併吞中華民國法」草案作為對案。 該草案內容總共15條,針對主張以武力消滅「中華民國」主權的境內外勢力,包括國家、政權、法人、團體等做出反制。 若有破壞國體、取代中華民國言論者,都會需要負刑事責任。

立法院的多方角力

有鑑於今年年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將「九二共識」定義為「一國兩制」,並且不放棄武力統一,台灣人感受到威脅,並且逐漸化為法律討論。隨著立法院在5月完成「國安五法」的修法,接著台灣總統蔡英文7月公開表示,將在9月起推動最後一項修法,也就是俗稱的「中共代理人法」,期許規範人民、法人、團體或機構為中共進行危害國安的政治宣傳。

延伸閱讀: 台灣國安五法修畢 下一步防範「外國代理人」

各黨團都針對如何防範外國勢力提出了草案,總計8項,包括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擬定《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專法等。

但是這些草案遭到國民黨的強力杯葛。 9月,立法院的新會期開始的時候,國民黨甚至以佔領主席台、癱瘓立法院運作的方式,表達對「中共代理人」修法的抗議。

眾多草案當中,僅有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等人提出的《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在10月底曾經通過一讀,但是在國民黨團的拒絕協商之下,遲遲無法進入下一個立法程序。

眼看今年立法院會期即將結束,明年年初又要改選立法院,幾個草案預料將胎死腹中。民進黨仍然沒有放棄推動修法,因此在11月25日公佈《反滲透法》草案,並宣佈民進黨團將在當周四召開公聽會、周五便會將該法逕付二讀。這是一個符合議事規則、但是迴避掉委員會討論的做法。國民黨的確就此批評民進黨不顧這個法案的重要性,硬是「倉促行事」。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表示,新法已經是一個折衷方案,是為了謀求大多數人的認同,對最小範圍的活動做出限制。她呼籲各方接受這個版本: 「基本上台灣在國際上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一個國家允許他的人民有絕對的言論自由,去表達他們願意跟一個要武統他的國家統一,統派的理論在台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包容。 這種容忍全世界哪裡找? 我們反滲透法仍然保留了這種容忍。 」

Taiwan Parlament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呼籲各黨合作讓法案通過圖片來源: DW/Ci Zhang

消失的登記制

這部《反滲透法》草案,形式上是一套新的專法,與先前通過一讀的《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沒有關係。 《透明法》參考了美國與澳洲的類似法律,促請與外國勢力有代理關係的人士主動向主管機關登記,以便政府掌握外國勢力在台灣佈局的關係網路。

但是《反滲透法》草案沒有觸碰到「登記制」的爭議焦點。 相對的,新法將多個現行法律有關內容集中到新法當中,並且加重犯法所需要背負的刑責。

另一方面,台灣民主實驗室宋承恩研究員對此表達不滿,認為修法的初衷本是為了填補舊法漏洞,但是「面對我們現在真實的國安威脅,新法是沒有辦法補這個漏洞。 」

宋承恩更以近日的王立強間諜案為例,說王立強的案件顯現出中國的作法是先經營關係網路,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會使用網路發動影響力。 因此,他認為早在外國勢力鋪設關係網路的時候,法律就要有警覺性,而不是等到網路已然建立、開始對台灣的民主機製造成影響之後,才有法律規範。

之前曾經與民進黨共同起草《透明法》的基進黨也對新法案感到惋惜。 基進黨發言人顏銘緯告訴德國之聲: 「我們知道加強刑期或是裁罰都是必要的,但是我們現在的法律都是關於事後的補救機制,而沒有事前預警。 」他說:「就像是我們有很多先進武器,但是我們沒有雷達。 面對新型態的間諜滲透,我們需要做的是民主的反滲透雷達。 」

Taiwan Parlament
國民黨代表吳育昇批評法律用詞不明確將造成政府擴權圖片來源: DW/Ci Zhang

立法是傷害還是捍衛民主?

在公聽會上,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的學者不約而同提到中國正在進行「新型態的統戰」,以金錢或是利益交換,拉攏台灣的宮廟、裡長、商人、媒體等,建立關係網路。 他們認為中國此舉是用外力改變台灣民意的走向,立法有助於捍衛民主。

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吳育昇副執行長批評,《反滲透法》草案對「敵對勢力」的定義不明,有可能會造成行政機關權力過大。 他說:「刑法的定義就是要明確,不明確的情況之下,人民無從判斷遵守法律的義務。 」如果法律的定義不明,行政機關便無從知道往哪個方向去執行,窒礙難行:「依照陸海空刑法第11條關於戰時的規定,敵對勢力指的是總統依憲法宣戰的時間及地域,那總統敢不敢明白宣佈我們對峙的就是中共對岸? 或者日本釣魚台的漁權爭議? 」

從以上爭辯可以看出,民進黨與國民黨各自對於法案的解讀,源於對民主機制的根本性認知差異,甚至牽涉到對中國影響力規模的認知差異。這些差異累積已久,一時半刻恐怕還無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