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民運動「風暴」或刮到港澳?
2014年12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周末台灣舉行地方選舉,親中派的執政黨遭遇恥辱性的失敗。政治分析人士發現一股當地的新趨勢:脫離政黨政治,更多公民參與。
投票箱中的結果激發香港、澳門和北京較量的活動人士也開始考慮他們是否可以從類似的活動中受益。台灣公民權利組織"華人民主文化協會"理事長顧忠華周日(11月30日)表示:"我們看到一種新的民主發展形式。它推翻了現有有關台灣選舉的理論。"
公民運動 大勢所趨
顧忠華分析說,過去執政黨國民黨一直依靠"動員選票"活動和將地方團體融入其政治機器的方式拉選票。周六的選舉中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股集公民運動和年輕人積極網路參與為一體的浪潮變成強勢海嘯,席捲了之前執政黨的管轄區。"
台灣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曾健元也注意到了這一重大變化:越來越多的公民團體通過網路動員群眾,共同就漏洞百出的政策質問政府。曾健元預計:"公民運動在政治中發揮力量將是台灣的大勢所趨。"
港澳受啟發
香港和澳門的親民主派團體表示,雖然兩岸的政況不同,他們卻受到台灣經驗的啟發。北京將台灣視為一個非法獨立的省份,台灣則擁有自己獨立的政府。香港和澳門雖然都屬於中國,但是卻享有特別行政區的自治權。
華人民主書院致力於向華人社會推廣民主,其董事陶君行表示,他作為香港人很羨慕台灣人在面臨北京壓力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通過選舉表達他們的意願。
香港的行政長官並非由直選產生。香港選民僅能選舉少數立法會議員。在台灣觀察選舉的陶君行說:"我們在香港也面臨來自中國的威脅。目前,公民抗民是我們唯一一個可以捍衛我們權利的渠道。"
台灣政治新時代
台灣總統馬英九2008年上台以來,其領導的國民黨開啟了一個緩和兩岸關係的時代。在其執政期間,台灣在近60年來首次啟動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和直接通郵,同時向大陸遊客開放和簡便投資程序。
然而,今年馬英九和國民黨收獲了日益高漲的反對浪潮,反對其與中國的協議。今年三月,抗議者湧入台灣議會,要求立法院拒絕通過兩岸服貿協議。
分析人士認為,國民黨的中國政策、長期低薪資水準、年輕人失業率的增加都是其在周六選舉中慘敗的原因。
國民黨在選舉中輸掉了台灣22個縣市中的9個,僅拿到6個縣市。其中一個失利的城市是台北,國民黨1998年以來一直在該市執政。無黨派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擊敗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柯文哲說,他的勝利顯示了公民參與政治的力量。"社群網站在選舉中起到主導作用,公民運動開創台灣政治的新時代。"
"北京要慌張了"
澳門民間組織"澳門良心會"成員蘇嘉豪同意柯文哲的觀點。他說:"柯文哲在首都台北的勝利顯示政黨在台灣的角色已被公民參與取代。"
民主運動最近受到香港和澳門媒體的關注。前葡萄牙殖民地澳門的活動人士就普選組織了抗議活動和一次非正式公投。香港的活動人士則佔領該市的三條主街已有兩個月之久。
北京1989天安門學生運動的著名學生領袖之一王丹表示,三月台北的政策和抗議者發生衝突後,他就預感到國民黨將會在選舉中失利。
抗議者曾佔領台灣立法院長達23天。王丹補充說,馬英九是時候得重新考慮他對中國的態度了,但是不僅國民黨需要改變。選舉也顯示中國需要改變,因為很顯然國民黨不是一個可靠的讓中國觀察台灣的窗口。他說:"北京該慌了"。
另據香港媒體報導,學民思潮12月1日宣佈,包括召集人黃之鋒在內的3名成員,將立即開始無限期絕食,要求中央政府撤回人大常委會831的決定,亦要求與特區政府重啟對話。絕食的3人包括黃之鋒、就讀中六的17歲女生黃子悅,及另一名大學一年級生,他們在台上宣讀絕食宣言,並向父母致歉。他們在宣言中表示:「生於亂世,有種責任。今天,我們甘願付上代價,負上這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