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51109 D Frauen Gewalt

2009年11月25日

今天是國際"反對向婦女施暴日"。婦女受暴力侵害的問題在世界各國都存在,德國也不例外。在德國這樣一個富裕國家,這是一個令人悲哀的現實。德國的安全和司法部門力圖保護受害者,而為數眾多的社會福利和慈善機構則致力於為受虐婦女提供幫助。

https://p.dw.com/p/Keww
停止施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Lehtikuva

在柏林、科隆和法蘭克福等德國大城市裡,1976年左右出現了首批"婦女之家"。這是為那些在家庭中受到丈夫暴力摧殘的婦女提供庇護的地方。到這裡尋求幫助的女性,大多有著一段痛苦難言的辛酸經歷。

目前全德國共有360所這樣的婦女之家。這些婦女之家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每年有4萬名女性到這裡尋求庇護,其中有一些還帶著孩子。

早在幾年前,聯邦家庭事務部長馮德萊恩就公佈過一份具有代表性的調查報告。其中寫道:"在16到85歲的德國女性中,大約25%的人曾經至少一次遭受生活伴侶的人身或性暴力傷害。"

對女性的暴力侵害方式從打耳光、使用武器到強姦都包括在內。在很多情況下,對方是在酒後對女性施暴。那些向自己的丈夫或男友提出分手要求的女性,以及在幼年時就遭受過虐待的女性,受暴力侵害的比例尤其高。她們往往在謾罵和拳頭的威脅下度日。但這並不是一個社會邊緣人群的問題,家庭部長馮德萊恩強調:"對婦女施暴的現象發生在各個社會階層。女性在家庭中受到的,尤其是來自是生活伴侶的暴力比我們所意識到的要嚴重。而更為嚴重的是,在60%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裡還有孩子,所發生的一切他們都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許多孩子還被捲入父母的衝突之中,這會給他們的心靈留下難以癒合的創傷和印跡。"

不僅是孩子,受害的女性也往往難以擺脫嚴重的,甚至是慢性的病痛。

家庭暴力是一個人們無法迴避的話題,也不能將其籠統地稱為一種邊緣現象。2002年德國頒布了《反暴力法》。這部法律規定了一個簡單的原則:誰在家庭中施暴,誰就走人。如果一位受丈夫虐待的女性向法院起訴,法院可以判決這位丈夫不得再踏進兩人共同居住的公寓。這一制裁可以是有時間限制的,也可以是長期有效的。

在反對家庭暴力的鬥爭中,醫生扮演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們往往是受害者最先接觸到的人。在聯邦衞生部的倡議下,有關部門向醫務工作者,尤其是家庭醫生和婦科診所的工作人員進行了相應宣傳,目的是讓他們對家庭暴力問題提高警覺。

不過,同以往一樣,邁出沖破暴力陰影第一步的,還必須是受害女性自己。

作者:Petra Nicklis / 葉宣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