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宗教騷亂十周年
2012年2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2002年2月27日,印度的戈特拉市(Godhra)附近,一節火車車廂失火,造成59人喪生,其中包括大量的婦女兒童。這59名遇難者大多是虔誠的印度教徒,事發時,他們正從阿約提亞(Ayodya)返回戈特拉。事後,印度教指責穆斯林蓄意縱火,整個古吉拉特邦陷入騷亂,共導致1000多人身亡。
而在更早前的1992年,正是在阿約提亞,印度教民族主義者搗毀了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巴布裡清真寺(Babri Masjid),由此引發了全國性的騷亂,2000多人遇害,其中大多數是穆斯林。
而今,2月27日再次臨近,但騷亂依舊餘波未平。多個由政府成立的調查委員會都無法徹底查清事件的來龍去脈。
新德里的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塔(Aruna Bruta)認為,宗教騷亂不僅僅對倖存者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心理創傷,對當今的整個社會同樣也有難以磨滅的影響。她說:
"一個社會受到了這般衝擊後,首先會陷入癱瘓。當人們開始努力恢復常態時,就會發現低落的情緒籠罩著社會的各個角落。這就像一種蔓延的瘟疫,憤怒的情緒又會再次出現,像瘟疫一樣不斷擴散。於是有人又會說,穆斯林都是混蛋,還有人會說,錫克教徒真討厭,如此這般,沒完沒了,對社會的共同歸屬感又怎麼能重建呢?"
布魯塔認為,騷亂十年後,主要責任人依舊沒能繩之以法,這也是造成心理創傷的一大原因。與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不同,倖存者不會將人為的騷亂解釋為天意。他們將一直受到憂郁、恐懼、失眠等困擾。古吉拉特邦當年騷亂後數月內,自殺案例急劇上升便是一樁明例。
日內瓦大學的人類學家埃克特(Julia Eckert)十年來一直在關注古吉拉特的局勢。她很震驚地發現,古吉拉特邦的大多數民眾竟然絲毫沒有悔罪思想,甚至不少印度教徒還覺得當年騷亂死了不少穆斯林是他們的一大勝利。而這,也與印度多年來所努力展現的文化宗教多元的國家形象嚴重不相稱。埃克特說:
"有些嚴重的矛盾與衝突,政界沒有去著手解決,敵對的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也無意去解決。那些侷限於某一地區的衝突通常都比較小,而大規模的騷亂背後通常都有政治推手。"
在當年古吉拉特邦的騷亂中,獲取漁利的主要是偏向印度教的印度人民黨(BJP)。該政黨一直在努力抹黑穆斯林,從而贏得印度教選民的民心。
時任古吉拉特邦主席的莫迪(Narendra Modi)正是印度人民黨籍。莫迪究竟在當年騷亂中起了什麼作用,迄今無法查明。十年間,不斷有人指責莫迪,稱正是他下令警方不介入騷亂。而時任印度總理的國大黨政治家辛格(Manmohan Singh)則一直在努力將自己包裝成一個穆斯林保護者。而由官方任命的多個調查委員會,其得出的結果也大相徑庭。其中一個委員會甚至認為,列車失火純粹是因為電氣設備發生短路引起的。
印度心理學家布魯塔擔心,這種情勢下,尤其是倖存者的後代會無法正確地瞭解騷亂,這甚至會引發當地社會長期的極端化趨向。布魯塔說:
"孩童的心智還未成熟,因此在瞭解當年發生了什麼、有什麼背景、是否有政治推手等問題時,會產生認知偏差。他們只能體會到痛楚,知道他們的父親或者母親被殺害了,姊姊被強姦了。他們只會認為,是異教徒犯下了這些罪行。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憤怒情緒,是一般的教育與啟蒙所無法消除的。"
布魯塔等專家呼籲,為解決這些問題,應該增加對學校中的宗教啟蒙教育投入,聘請更多的心理創傷專家,政治界也應為建設一個多元化的印度而付出更多努力。唯有這樣,才能避免10億人口的印度將來再次發生流血騷亂。
作者:Priya Esselborn 編譯:文山
責編:嚴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