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讓北京進退兩難
2013年4月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北韓方面發出的戰爭威脅言詞一天比一天更為激烈,而中國所承受的壓力也日益增加。《南德意志報》周六發表署名評論,指出了北京目前進退兩難的境地:
"北韓及其保護國中國被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所困:北韓政權只有繼續將自己孤立隔離才能生存下去,然而現在即使中國也無法保證這種隔絕狀態能夠維持下去。也就是說,這個國家必須要開放。然而這就意味著平壤獨裁統治意識形態的終結。這也意味著--或早或晚--北方還是要和南方統一。但中國卻無法接受一個被美國納入保護範圍的北韓作為鄰國,尤其在美國已經開始介入緬甸事務,並且又在太平洋建設新軍事基地的情況下。"
但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歐巴馬除了認真應對北韓的威脅,做好軍事準備之外,也別無選擇。最近一段時間,美國也加強了在東亞地區包括日本的軍事部署。《南德意志報》的文章接著寫道:
"這正是中國所擔心的:更多的美國戰艦出現在自己的影響力範圍內,在緊迫情況下理論上也可以針對中國核武的導彈防禦體系。而最令人害怕的,則是北韓的崩潰和兩個北韓的統一。"
中國害怕失去北韓這個緩沖區
知名駐華德國記者弗蘭克‧席林(Frank Sieren)在周五一期的《商報》(Handelsblatt)上撰寫文章《令人討厭的緩沖帶》(Der leidige Puffer),也指出北京目前所處的困境,以及中國國內有關如何對待北韓的爭議:
"儘管堅定維護現有狀態的一派意見強調中國對北韓所負有的歷史責任,他們堅信這個僵化的國家所起到的緩沖作用,並且警告,如果一旦北韓體制崩潰,那麼美國的軍隊將會直接開進到中國邊界。"
不過,中國的一些現實主義者則越來越明確地指出,在如今這個衛星能夠探測一切的高科技時代,美國軍隊究竟距離中國國土有多遠,已經是次要問題了。一個外強中干的金正恩給中國惹的麻煩也許更大。席林在文章中提到了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的副編審鄧聿文,他因為撰寫文章呼籲中國"放棄北韓"而遭到了停職:
"這也證明,他提出的觀點對於許多人來說是具有誘惑力的,因此也被當局視為危險。不過不管怎樣,這樣的政治觀點是很難付諸實踐的。到目前為止,北韓都可以放心地認為,北京沒有興趣看到平壤政權的垮台。根據美國方面的估算,中國為北韓提供了90%的能源、80%的日用消費品以及45%的食品。……
北京也在遲疑,不願真正把槍口抵到小金的胸口,把他逼到一個鋌而走險的境地。幸好不是如此,否則就真到了一發而不可收拾的地步。目前的局勢雖然非常令人難受和惱怒,然而卻相對是可以預計的。"
北韓經濟開放或許是唯一出路
面對北韓及其盟友中國目前的困境,人們不禁要問:究竟還有沒有出路?席林認為,解決途徑不是沒有的,那就是北京乃至全世界都要保證,以善意去支持北韓的經濟開放。其實在平壤政權內部,私底下呼籲經濟開放的力量早就有了。文章寫道:
"上世紀70年代初,當美國总统尼克森和當時年邁的中國領導人毛澤東握手的時候,那是一個多麼具有風險的政治舉動,誰也無法預知結果會怎樣。當年恐怕誰也沒有想到,中國後來會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席林作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也許金正恩現在的好戰言辭只是為了安撫國內的強硬派,為的是為自己的經濟改革計劃贏得足夠的行動空間。當然這純屬猜測。"
摘譯:雨涵
責編:石濤
(摘自其他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