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chluss NATO-Gipfel
2008年4月4日對於美國總統布希來說,這是他任內最後一個參加北約峰會了,然而,他非但沒有因此獲得他所希望的禮物,而且還不得不經歷一次慘痛的失敗。他原本期望將烏克蘭和喬治亞立即納入相當於准會員國資格的所謂"成員國行動計劃",但未能成功。
布希的提議事實上並不出乎人們的意料。就在北約峰會開始前一天,布希在基輔同烏克蘭領導人就該國加入北約的可能性交換了意見。布希承諾,他會為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努力提供全力支持。在布加勒斯特峰會開始前的記者招待會上,布希又再度強調了他的這一立場。
而此時,布希將在這一問題上面對巨大阻力的趨勢也已經很明顯。德國總理一年來多次同布希同電話,表明反對烏克蘭和喬治亞加入北約的立場。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等國,雖然立場沒有梅克爾這樣鮮明,但也對布希的計劃提出質疑。反對者的理由是,烏克蘭和喬治亞还沒有滿足加入北約的標準。
烏克蘭政府尚不穩定,多數民眾均持親俄羅斯立場,不希望過於靠近北約。上周日,烏克蘭有數千人走上街頭,舉行反北約集會。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成員國行動計劃",該國的反北約勢力就足以使國內政局出現動蕩。一旦出現這種局面,熱情接納新成員的北約將會非常尷尬。
北約顯然不希望陷入被動境地。的確,對北約來說,接受一個大多數國民持反對立場的國家為成員國是沒有意義的。
而反對喬治亞尽快加入北約的理由則又有所不同。雖然喬治亞多數民眾支持該國加入北約,但該國卻深陷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運動的泥潭。同時,該國總統薩卡什維利專權傾向也變得越來越明顯。今年年初的議會選舉中,他壓制反對黨的做法,使其非民主派的面目暴露無遺。有鑑於此,北約為什麼要接受一個並非成熟民主政體的國家成為成員國,就非常值得質疑了。
德國方面的第三個擔憂則是俄羅斯。梅克爾期望利用普丁卸任的機會,使俄羅斯同德國及北約的關係走出僵局。而梅克爾打俄羅斯牌的做法也同時使她成為攻擊對象,許多東歐國家擔心,梅克爾會對俄羅斯作出更多的讓步,無疑於間接賦予俄羅斯在北約內部的否決權。
儘管梅克爾對這類指責一律予以堅決駁斥,但人們還是有理由擔心,這種間接顧及俄羅斯利益的做法,會在北約內部開創一個不好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