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污染背後的社會沙漠化
2013年1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本世紀北京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古城,就像樓蘭、約旦、中亞、西亞一帶的古城那樣嗎?台灣《蘋果日報》發表社論說,這不是別人說的,而是中國前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的預言。當時朱鎔基痛責過度砍伐樹林以致沙漠化擴大,還說這樣下去35年內北京就在沙漠當中了。
社論揭示說,為什麼世界上很多古跡都建在沙漠裡?「其實是建在原來水草肥美的可耕地上。經過長期濫墾、伐木、抽水、戰火的殘害之後,沒了樹林及河流的阻礙,沙漠擴大將城市吞食」。北京也正在經歷這樣命運。「中國古文明曾是世上最優異的文明之一,但無法阻止土地的貧瘠化、沙漠化、鹽化、侵蝕與肥度流失。此外,山林濫伐、生物棲地破壞、水管理不良、過度放牧、過度撈捕、人口膨脹,造成平均每人對生態環境衝擊的暴增,都使得環境走向毀滅之路」。社論呼籲「搶救地球刻不容緩」。
「道德楷模」的真面目
中共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被宣佈免去職務,新華社發布有關報導很簡潔,說衣俊卿因「生活作風問題」被免職。《紐約時報》發表報導《性、謊言和中央編譯局言情錄》,揭示衣俊卿作為「擔任著共產主義文獻首席衛士的職務」的學者,給一位女性在他的研究單位裡提供了一個獎學金,換取了1萬元人民幣,後來還有性服務和其他禮物。報導說,這段時間裡,已有幾十名面臨道德挑戰的中國官員因追求女人、金錢和奢侈名表而落馬,但是衣俊卿的倒台與眾不同,人們情不自禁地竊笑和幸災樂禍,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副部長級別,還因為「衣俊卿的主要職責是,傳播毛澤東和其他共產主義大師的左傾、且常常是清教徒式的教義,而如今中國正處在這樣的時代,許多人因領導人中的看似缺乏品德者,而感到幻滅」。
報導講述,衣俊卿不僅僅是位理論家,他還批評流行文化中粗俗的東西,而且主張通過向世界推銷中國美德來增強中國的軟實力。他說,國家應該通過「道德模範的評選、先進典型的樹立」展示中國的優秀形象,讓世界「感受到(當代)中國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在杭州《錢江晚報》對此事的報導標題「滿嘴馬列,滿腹盜娼」成為網路流行語之後,《紐約時報》這篇報導的開篇也被網友廣泛傳播:「從俊卿曾經熱情宣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看,他與一位雄心勃勃的女性研究員之間的交易關係,大概屬於剝削類。」
中國應盡快建立社會資助體系
「儘管中國政府已承諾要擴大社會福利的覆蓋面,但嘴上所說與實際所作並不吻合。現在只有約37% 的城鎮職工擁有失業保險,而且覆蓋面還在下降。」《華爾街日報》發表西蒙‧卡曼達(Simon Commander)和王研的文章,認為中國必須直面失業的挑戰。文章說,「公共政策仍然只偏重服務勞動力中的一小部分而歧視農民工或那些在小微企業的從業者」,這種城鄉雙軌制體系既不公平亦無助於效率。
文章說,為這種體制的辯解者認為,改革這種體系首先會造成財政難以承受的巨額負擔,其次,擴大覆蓋面會導致激勵體制的扭曲,鼓勵游手好閒。「兩個論點都有一定道理。有些歐洲國家基於親身經歷充分認識到,一個設計不好的體系確實會導致資源錯配和懶惰的壞習慣。但是現在沒有任何理由重複這些明顯的錯誤。個別歐洲國家的債務危機並不是現代社會保險體系的必然結果,遠遠不是。恰恰相反,我們認為中國如果不能及時改革其現存的社保體系,必然帶來經濟效率的損失甚至造成社會的動蕩」。西方國家今年來經歷嚴重的失業危機,就是依靠失業保險和社會資助體系的建立,避免了過去時代面臨同樣問題的大動蕩。
中國正在失去人口紅利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去年勞動年齡人口佔比,仍然持續下降中,但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卻首次出現減少的情況。台灣《旺報》發表文章問,人口紅利還是中國大陸的王牌嗎?作者郭芝芸認為,這對中國大陸過去依靠人口紅利支撐的「世界工廠」,「有兩個思考方向,首先就是重新省思計劃生育政策(一胎化),再者就是如何提高單位生產力,來彌補勞動力減少的缺口,或是徹底轉型發展為非勞力密集產業」。
作者說,「雖然中國大陸未來仍可維持人口紅利一段時間,但是,如果現在就不進行改變,對於未來發展的影響恐怕不只有一點點,因為過去30年間快速成長的人口紅利已經急轉直下了」。「人口紅利優勢的消逝,除了讓中國大陸得面對勞動力減少,將世界工廠拱手讓人外,還得面臨產業轉型、人口老齡化的社福政策等一連串的挑戰,更令人擔憂的是,一胎化政策下,每個年輕人必須背負的家庭重擔將隨人口老齡化激增,屆時就又多了一個社會問題」。
摘編:張平
責編:文木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