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音樂

勳伯格:《昇華之夜》

2021年11月19日

美籍奧地利作曲家阿諾爾德‧勳伯格是西方現代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昇華之夜》是其最著名的作品。

https://p.dw.com/p/43Fzi
Arnold Schönberg beim Dirigieren des Rundfunk Sinfonie Orchesters Berli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勳伯格:《昇華之夜》

美籍奧地利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阿諾爾德‧勳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年9月13日出生在維也納,1951年7月13日在美國洛杉磯逝世。

勳伯格自幼學習小提琴和大提琴,12歲開始作曲,16歲父親去世後因家境窘迫到銀行當了辦事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作曲家亞歷山大‧策姆林斯基,從此開始了音樂創作生涯。勳伯格曾執教於柏林斯頓音樂學院、維也納音樂學院、柏林普魯士藝術學院,參加過一戰。1933年納粹上台後移居美國。

《昇華之夜》(德語:Verklärte Nacht),Op. 4)是阿諾爾德‧勳伯格於1899年所作的單樂章弦樂六重奏,被視為其早期重要作品。當時,他的創作主要受勃拉姆斯和華格納的影響,作品充滿德國晚期浪漫主義音樂的氣息,並把半音化創作技法發展到了極限。

這首重奏基於理查‧戴默爾的一首詩《昇華之夜》,並採用了該詩標題。詩中描寫一位女子在月光下的樹林向新男友坦白自己懷了別人的孩子後得到男友的接納。勳伯格的這部作品分為無間隙的五部分,由2把小提琴、2把中提琴和2把大提琴演奏,以D小調為主調,創作手法繼承了德國後浪漫主義音樂傳統。

樂曲各個部分營造出詩中各節的情緒變化。樂曲第一部分營造出月夜的陰冷氛圍,第二部分為女子的坦白,以D小調帶出戲劇性的爆發,以降B小調描述女子的不幸及孤獨,再以C小調主題描述女子對母親天職等想法。第三部分為發展變奏。第四部分採用D大調,營造出男子充滿愛之光輝的回應。

該作品902年3月18日首演後引起爭議,部分原因是出於對詩中女性地位抱持的懷疑態度。但詩的作者戴默爾則十分欣賞此作品。有評論將此曲列為勳伯格最著名的作品。請聽薩爾斯堡室內樂團的演奏。

歡迎訂閱德國之聲「古典音樂風」播客,收聽更多出色的古典音樂演出。

Feed-URL:

https://rss.dw.com/xml/podcast_chi_klassischemusik

iTunes: 

https://itunes.apple.com/us/podcast/id1347146553?l=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