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時代,如何防止專制政府「不要臉」?
2017年8月2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20世紀存在的專制統治的背景下,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1948年出版的小說《1984》無疑是一個令人心生恐怖的科學幻想:一個獨裁國家,對每個公民的一言一行都瞭如指掌。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面部識別技術的成熟已經使小說中設想的狀況不再是遙遠的科幻。
今年8月初,德國首都柏林啟動了一個在公共空間進行面部生物特徵識別的試點項目。8月24日,德國內政部長德梅齊埃(Thomas de Maizière)對第一階段的試點結果作了總結。目前參加識別測試的只是志願者,他們的個人數據得到保護。
個人數據須保護的倫理準則能避免對公民的監控失去控制嗎?以下是幾個關鍵的問題:
公共空間的面部生物特徵識別試點是怎麼回事?
警方測試的是,在柏林一個火車站安裝的監控攝影頭能否識別出那些照片已存入資料庫的志願測試者。如果這一系統獲准投入使用,就可以用它來搜索警方尋找的人。對於這種做法是否合法,數據保護人士還有爭議。
面部自動識別是如何進行的?
系統首先識別出哪些是人臉,然後即時對人臉的生物特徵進行分析,如五官之間的距離、角度等。大多數人的上述特徵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些特徵可以用簡單的數字碼記錄,存儲到資料庫中,隨時可以調取核對。
這種面部識別系統有多可靠?
過去數十年裡,生物特徵面部識別技術取得了巨大的改進。配備有高解析度攝影頭的較好的系統識別的準確率在90%以上。就是說電腦比許多人看得更準,儘管人天生就有分辨面容的能力,我們從嬰兒時起就天天和不同的人臉打交道。
數據保護做得怎樣?
數據保護完全取決於是誰在如何使用這一系統。德國研究機構的訊息技術人員開發的面部識別系統會將個人身份數據隱去,這是為了遵守德國數據保護法規。不過只有在一個政府和社會將數據保護作為重要價值予以重視、對嚴格的法規認真執行的地方,個人數據才能真正得到保護。
面部識別能為我們作什麼?
比如可以為市場調查服務:通過面部識別可以發現,顧客屬於哪個年齡段,是男還是女。這樣就讓"互動廣告板"成為可能,它能識別路過的是什麼樣的人,據此在屏幕上打出不同的廣告。
護照上早就加入了帶有生物訊息的照片。邊境檢查人員可以借助攝影機,來比較面前的旅客與證件上的是否為同一個人。加上識別功能後,酒精測試儀器也能判斷出,吹氣的這個人是否就是那個獲保釋、戴著電子腳鐐的人。此外,面部識別系統還能成為智慧型門鎖的一部分,"對上臉"的人才能開門。
還有哪些其他的可能?
也許聽起來有點科幻,但技術上是可行的:如果將攝影機與更多的軟體相結合,安裝在公共場所,就能對人進行自動跟蹤,只要此人不離開監控攝影的範圍。再加上手機數據、汽車行駛數據、電話語音數據,採用面部識別系統的開鎖裝置--進入建築物、啟動汽車或其他終端設備,就可以對一個人進行全天候的跟蹤監控。
這是合法的嗎?
在德國,根據目前的法律,不允許對一個有名有姓的人的所有這些數據進行收集。在一個不完全民主的國家就不同了。比如在中國,使用面部識別技術就沒有那麼多顧慮。中國有關部門現在就已系統地使用面部識別軟體,在公共場合的監控錄像中搜索要找的人。很多人對自己的生物訊息並不關心,有1.2億中國人是"刷臉"使用支付寶,網約車服務平台"滴滴"也使用面部識別系統來確認司機。
面部識別系統會被"蒙騙"嗎?
大把的鬍子、面具和面紗都可以讓面部識別系統束手無策。不過電腦也能學會認出假鬍子和面具,並以此為特徵繼續跟蹤,除非大家都戴同樣的面具。另一個障眼法是把一張照片放到攝影機前,它會誤以為這是一張人臉。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