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感染人數近億 歐洲大陸疲於應對
2021年1月1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去年十月,全球新冠感染人數為4500萬。而霍普金斯大學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新冠感染人數已達90005787例。世界衞生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以2220萬感染病例高居全球感染人數榜首,比排名第二的印度高出一倍。印度目前感染人數為大約1050萬例。
歐洲國家歷來以醫療體制健全、醫療資源豐富而聞名於世,但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一些國家也顯得措手不及,防疫措施漏洞百出。
德國
第一波疫情期間,德國高效的防疫措施受到國際社會普遍好評。然而,時至今日,德國在防疫領域的好名聲,也早已煙消雲散。
去年九月,當德國總理梅克爾發出警告,宣稱聖誕期間每日新增感染人數有可能會高達19200例,很多人對此報之一笑,認為這純屬痴人夢囈。
有鑑於此,儘管梅克爾總理呼籲盡快採取嚴厲的限制措施,但德國各聯邦州州長十月中旬仍只就一項「輕度停擺」達成共識。十一月初,德國疾控中心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宣佈,德國單日新增病例已經突破兩萬大關。於是,十二月中旬開始,德國全境被迫採取了更為嚴厲的防疫措施。
在疫情最為嚴重的圖林根和薩克森州,州長不得不承認他們當初低估了疫情的危險程度。圖林根州長拉姆洛夫( Bodo Ramelow)接受《法蘭克福匯報》採訪時表示:「總理說的是對的,我對形勢判斷有誤。」薩克森州長克雷奇默爾(Michael Kretschmer)也對當地媒體表示,即便民間肯定會有抵觸情緒,但我們還是應當更早地採取嚴厲的限制措施。
官方的錯誤不僅表現在沒有及時採取應對措施,防疫準備工作也做得很不充分。事實上,病毒專家一直都在不厭其煩地強調,進入冬季後,疫情會加重,將會出現第二波感染高潮。
令反對黨和醫學家極為不滿的是,整個夏天,政府並沒有為即將到來的第二波疫情做好防範準備。無論是地方衞生防疫部門,還是中小學校,網路設施都極其不完備,以至於面對第二波疫情,數據傳輸和網路授課方面都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
丹麥
第一波疫情期間,丹麥的表現也相當出色。去年夏季,皮尤中心的一項民調顯示,95%的丹麥人對政府的防疫舉措感到滿意。
然而,水貂事件卻使政府的名譽掃地。丹麥擁有大量的水貂養殖場,一些水貂體內發現變異的新冠病毒後,有關當局下令宰殺全部人工養殖的水貂,以遏制這一病毒傳染給人類。於是乎,一千五百萬只水貂瞬間遭到宰殺。
然而,匆忙掩埋的水貂屍體很快腐爛膨脹,頂出了地面。且不說空氣中彌漫的臭味,居民們更擔心,地下水也會受到污染。現在,當局已經決定今年五月將水貂屍體再次挖掘出來,然後進行火化處理。
丹麥阿爾豪斯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的帕魯丹( Søren Riis Paludan)教授擔心,宰殺水貂的行動可能會給丹麥帶來嚴重後果。去年12月,他對《金融時報》表示,水貂事件吸引了全部注意力:「我們有三個星期沒有討論感染病例正在迅速上漲的事實,疫情和感染人數一度成了次要的事情。」
12月中旬開始,丹麥關閉了學校,餐飲以及絕大多數的店鋪。近日來,防疫措施又被進一步收緊。
荷蘭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荷蘭政府並沒有要求民眾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只有搭乘公共交通時才是例外。因為,政府並不認為佩戴口罩有利於防疫。直到去年九月底,政府才發出佩戴口罩的建議。12月1日起,在封閉時的公共場所,佩戴口罩已經成為義務。然而,早在去年七月,世界衞生組織就已發出佩戴口罩的防疫建議。
荷蘭政府的疫苗政策也招致強烈批評。反對派和醫務人員以「雜亂無章「」丟人顯眼」等激烈措辭批評政府的舉措。直到一月6日,荷蘭才遲遲開始接種疫苗的工作,比德國等歐盟鄰國整整晚了十天,儘管訂購的疫苗早已運抵荷蘭境內。
荷蘭當局在採取防疫措施方面總是慢半拍,確實令人不解。畢竟第一波疫情來襲時,荷蘭的醫院就已不堪重負,不得不將部分病號送到德國接受救治。
比利時
不得不說,即使是在疫情爆發之前,比利時醫療系統的名聲就無法和其他歐洲國家相提並論。而疫情對比利時的衝擊也就可想而知。該國衞生部長范德布魯克( Frank Vandenbroucke)去年十月就已坦承:「我們即將經歷一場海嘯。」 當時,比利時的醫院已經人滿為患,大量患者被送往鄰國救治。由於人手短缺,很多已經感染病毒的醫務人員仍不得不繼續工作。
歐盟醫療機構的統計顯示,依照人口比例,比利時的感染率一度曾高居歐盟榜首。十月底,十四天內十萬居民的感染病例曾高達1774人。由於政府採取了嚴厲的防疫措施,目前局勢已經有所緩解。
瑞典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瑞典採取了與歐洲其他國家截然不同的防疫策略,並因此引起廣泛爭議。該國拒絕採取強硬的防疫措施,而是呼籲民眾理性防疫,希望通過病毒的自然傳播,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然而,今年秋季,感染人數突然暴增。
古斯塔夫國王發表的聖誕講話中,批評該國迄今為止的防疫措施已經失敗。他說:「我國的死亡人數非常之高,這太可怕了。」上周五,瑞典議會通過決議,授權政府可以在必要情況下發布關閉店鋪的命令。
奧地利
一年前,奧地利滑雪勝地伊施戈爾因發生聚集性新冠感染,一度成了整個歐洲的關注熱點。事後獨立的專家調查顯示,奧地利政府在伊施戈爾疫情傳播問題上存在失職和失誤。目前這一滑雪勝地再次對公眾開放,但是由於冬季體育愛好者大量湧入,有關當局不得不收緊了防疫措施。
疫情引發的危機仍在不斷升溫。去年12月初,全民檢疫措施並未能激發民眾的參與熱情,更何況政府的準備工作也相當不充分。總理庫爾茨有關外來移民將病毒帶入奧地利的言論引發一派批評聲,因為相關的數據顯示他的言論毫無根據。接種工作開始後,儘管庫房裡存貯著大量疫苗,但接種工作的進展卻異常緩慢。有鑑於此,現在要求衞生部長安舒波爾(Rudolf Anschober)辭職的呼聲越來越高。
法國
按照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數據,法國是繼英國之後,感染人數最多的歐洲國家。因此,法國也採取了極其嚴厲的防疫措施,比如宵禁和限制活動範圍。由於醫療系統面臨癱瘓,去年春季和秋季,法國都曾向德國轉移重症患者。
由於接種疫苗的工作進展緩慢,法國地方政治家不斷批評巴黎當局防疫無能。法國北部奧特洛地區的醫生洛朝伊( Michaël Rochoy)對德國之聲表示:「我們法國簡直成了國際笑話,一個醫療體制如此發達的國家,怎麼一切進展的都如此緩慢呢?」
新冠疫情也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影響:一家供電公司致電用戶,呼籲大家節約用電。由於法國多數家庭使用電暖氣,目前已經出現了電力不足的問題。這一方面是由於氣溫下降,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疫情造成的線路檢修缺失。
不過,疫情陰影籠罩下的歐洲大陸上,也有個別國家基本做到了獨善其身。第二波疫情來襲之後,挪威和芬蘭並沒有受到很大的衝擊。
更正:本文此前版本中提到,梅克爾「發出警告,宣稱聖誕期間每日新增感染人數有可能會高達192000例」。此處數字有誤,應為「19200例」,目前相關數字已經更正。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