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中澳關係王毅提四要求 澳總理:不會響應
2022年7月1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澳中外長會晤後,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週一(7月11日)回應了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提出、改善中澳關係的四種方式。阿爾巴尼斯稱,澳大利亞「不會響應要求」,只會「響應我們自己的國家利益」。
澳大利亞總理堅定立場的回應,是在澳中外長於上週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議後所發表。在歷經約三年的外交冷凍期後,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與中國外長王毅於8日會談,被認為是澳中關係可能「解凍」的契機。當時,王毅稱,該會議是兩國「穩定關係的第一步」。
不過顯然澳方並未積極回應,且強調未改變對中國看法。在被媒體問及,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稱,澳中外長同意將消除雙邊關係障礙,該障礙指的是什麼,以及這樣的說法似乎與政府所說「不會響應要求」有矛盾時,阿爾巴尼斯回應表示,他「不會聽中國媒體說了什麼」,「關於會議,我會聽黃英賢說了什麼。」
阿爾巴尼斯稱,該場會議具有「建設性」,也令兩國修復關係「向前邁進了一步」,但儘管澳大利亞政府歷經選舉後有所更迭,聯邦政府對中國的看法是一致的。 他說:「澳大利亞沒有改變我們在任何問題上的立場。」
阿爾巴尼斯也強調,他「想與所有國家建立良好的關係,但會在必要時捍衛澳大利亞的利益。」同時表示,澳大利亞將 「在力所能及之處與中國合作」。
上週末,阿爾巴尼斯曾表態,如果有機會,他願意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王毅:澳洲要把中國視為夥伴不是對手
澳中外長8日的會議上,王毅曾稱兩國摩擦的「根源」,是澳大利亞前聯邦政府,將北京描繪成「對手」或「威脅」,並提出改善中澳關係的四點建議。
王毅說:「首先,堅持把中國視為夥伴而不是對手。第二,堅持我們之間的相處方式,即求同存異。第三,堅持不針對任何第三方或被任何第三方控制。第四,堅持建立積極務實的社會基礎和公眾支持。」
王毅呼籲,希望澳方「抓住當前契機,付諸實際行動,重塑對華正確認知,為改善中澳關係減少負資產,積累正能量」。
針對王毅的要求,《衛報》分析指出,第三點可能劍指「澳大利亞努力說服南太平洋國家放棄與中國的安全協議,以及澳大利亞參與美國主導的亞洲外交倡議」。第四點則是在敦促澳大利亞領導人公開談話時要更加謹慎,因為近期民意調查顯示,澳大利亞民眾對於習近平政府的觀感越發負面。
澳國防部長劍指北京
澳總理回應澳中關係現況的同時,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在華盛頓發表講話,警告亞太地區可能面臨衝突威脅,劍指北京。
根據澳媒報導,馬勒斯在上任後首次訪問美國期間,在華盛頓發表了一次重要演講。他在演講中稱,澳大利亞對使用武力和脅迫來推進領土主張的擔憂,「就像在南中國海發生的那樣」。
儘管馬勒斯沒有直接點名中國,但他表示,印太地區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戰略區域,並暗指北京今年早些時候與索羅門群島簽署的一項安全協議。
馬勒斯稱,歐洲發生的事件凸顯了澳大利亞面臨的風險,呼籲美澳聯盟英密切合作,維護世界秩序。他說:「我想強調……澳大利亞將盡其所能。澳大利亞下定決心,將對(我們)自身的安全承擔更大的責任」,並表示「將進行必要的投資,以增加澳大利亞國防軍的射程和殺傷力,使其能夠將潛在的對手部隊和基礎設施,置於遠離澳大利亞的風險之中。」
根據澳洲《SBS》報導,在中國尋求與太平洋地區多個國家簽署雙邊協議之後,該地區安全將成為領導人在斐濟太平洋島國論壇會議上的重要議題。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國10多位領導人,將於12日至14日齊聚斐濟參與會議。
對此,澳大利亞太平洋部長康羅伊(Pat Conroy)表示,應「利用太平洋島嶼論壇的區域架構來支持我們的安全需求,而不是與外部合作夥伴接觸,這一點非常重要。」
(SBS、衛報、澳洲新聞網等)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