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反腐」均無勝利
2014年12月1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雨傘運動"在警方溫和執法和留守者壯烈接受拘捕的口號聲中,畫上了句號。時評人李怡在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說,佔領運動是否"勝利",年輕人不認同長輩"在悲觀中看到了些希望"的視角,學生領袖黃之鋒在清場前夕接受訪問時說,運動走到今天,充其量只是距離目標走得更近一點,"我不會說好多香港人覺醒就叫一個成果……爭取成果不是爭取退場,我不會當國際輿論關注就是一個成果,或者公民覺醒是一個成果。"要達到政制改革,才算是真的有成果。
李怡問,為什麼佔中在幾乎奄奄一息中會突然爆發大規模佔領?為什麼即使給市民生活帶來許多不便,到佔領後期還有近三成民意支持繼續佔領?如果沒有"7.2"的預演佔中,沒有罷課,沒有重奪公民廣場行動和學生的被捕,"9.28"會以三區佔領的方式回應警察暴力嗎?他說,雨傘運動的覺醒,很大程度是:市民對激進行動的接受程度普遍提高了。雨傘運動的社會基礎是本土化和激進化。
佔領運動沒有"階段性勝利"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孔誥烽在《明報》發表文章"佔領啟示錄"指出,從雨傘運動中佔領者的角度看,在政府於普選問題上沒有讓步、也沒有人問責下台的情況下撤出,便是失敗。將失敗說成是勝利的精神戰勝法,或者可讓大家感受好些,但長遠來說卻對香港反對運動帶來極大壞影響。勇敢承認失敗,才能帶來認真的檢討。失敗乃成功之母,"階段性勝利"論,卻是不斷失敗之父。
孔誥烽說,可以想像佔領結束之後,建制對示威者、媒體、學術界、網路世界等的鎮壓與報復,將會恐怖地升級。但經歷過兩個多月的佔領和警察、暴徒暴打之後的年輕人,恐怕不會就此罷休。以後每逢過年過節人潮聚集之時,從平安夜到除夕倒數到元旦遊行到六四到七一,警察都要成為驚弓之鳥。任何導火線,都可能導致大規模起義再次出現。他認為,"佔領運動,打破了'階段性勝利'的自慰謊言和六四陰影。兩個多月的佔領運動,看來只是全面抗命時代的序曲而已。"
習近平反腐適得其反?
從習近平上任後推出的反腐大戲至今上演近兩年,不僅沒有下檔跡象,更將大刀直接砍向中共權力核心。台灣《工商時報》發表文章"大陸反腐,效果適得其反",作者黃欣認為,在這場大戲火熱上映之餘,愈來愈多外國企業擔憂,反腐運動不僅影響消費意願,拉低經濟增長;官員更因此心生畏懼,導致諸多經濟認可手續卡關,政府行政效率一落千丈,已嚴重讓經濟傷筋動骨。
文章說,不少研究機構提出警告,持續的反腐運動,不僅降低大陸國內的消費動能,甚至進一步拉低全年經濟增長。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就曾表示,大陸反腐大潮可能給經濟增長帶來壓力,可能使大陸今年GDP下降1%。還有不少外媒分析,從周永康事件,民眾也會反思"其他最高權力核心成員是否也有同樣情況",反加深了共產黨的腐敗印象,效果適得其反。
財產公開才是反腐正道
香港學者呂秉權在《明報》發表文章"說好了的領導人財產公開呢?",認為要防止"周永康"的再出現,權力制衡和領導人財產公開是長遠之道。習近平強調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任何人行使權力要自覺接受人民監督,針對一把手,要健全施政行為公開制度。王岐山亦表明,必須對握有權力的人進行強而有力的約束。可是,現實中的一把手--習近平和,權力卻愈來愈大和集中,究竟誰和什麼機制能夠制衡他們?絕對權力,絕對腐敗怎樣才能不重演?國家要長治久安,我們不應寄望個別明君,而是要倚靠有力的制衡和反腐機制,因為制度不好,好人亦可能做壞事。
呂秉權說,目前中國只有財產申報,沒有財產公開(小地方試點除外),即使申報了,亦長期不作核查,報細為妙,形同虛設。有分析指出,國家領導人不敢公開財產,是怕講真會引起公憤,講假會被外媒踢爆,上樑不正下樑怎不歪?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