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權斗中的「伊朗陰影」
2014年8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曾幾何時,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可以確信,伊朗當局支持自己。2006年,當他首次當選為總理時,德黑蘭便點了頭。在打擊遜尼派極端分子的鬥爭中,這位什葉派人士也得到了伊朗這個什葉派鄰國的支持。然而,時過境遷,德黑蘭領導層現在卻要拋棄馬利基。這位伊拉克政府總理拒絕實現全民和解,從而給伊拉克國內的衝突起了火上澆油的作用。
本周二(8月12日),伊朗國家安全委員會宣佈政策轉向。根據這一宣佈,伊朗支持伊拉克國民議會旨在解除馬利基權力的進程。這樣,今年4月議會選舉結束以來馬利基所致力的第三任總理任期便渺不可及。相反,國民議會副議長阿巴迪(Haidar al-Abadi)有望得到來自德黑蘭的認可。本周一,阿巴迪獲得國家總統的授權,組建新政府。
自2003年獨裁者薩達姆‧侯賽因垮台之日起,伊朗就大規模涉入鄰國的內政。伊拉克問題專家、德國愛爾福特大學教授塞德爾(Ferhad Seyder)相信,這一影響還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過去。在從1979至2003年的薩達姆統治時代,伊拉克的什葉派多數族群一再遭到鎮壓,很多人因此逃往鄰國伊朗。塞德爾教授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由此形成了密切的關係」,德黑蘭同伊拉克什葉派的幾乎所有政黨、運動、組織及民兵有著廣泛接觸。伊拉克北部地區兩個最重要的庫爾德運動之一的庫爾德斯坦愛國聯盟也與伊朗結盟。
政治、軍事及宗教影響
德黑蘭可以在不同層面上對伊拉克局勢的發展施加影響。首當其沖的是政治。貝魯特卡內基基金會中東問題研究中心負責人哈提卜(Lina Khatib)解釋說,伊朗尤其與達瓦黨關係良好,馬利基和預定擔任下屆總理的阿巴迪都屬於該黨;此外,在軍事層面,伊朗不僅對伊拉克政府軍,也向什葉派民兵提供支持。哈提卜指出,宗教是第三個層面,位於波斯灣的這兩個鄰國國內的什葉派之間有著緊密的宗教紐帶。伊拉克城市納賈夫和凱爾貝拉是什葉派的最高聖地,每年都有數十萬伊拉克人和伊朗人去那裡朝聖。
哈提卜指出,德黑蘭尤其試圖操控伊拉克的政治。她認為,很難想像,伊拉克的一位總理可以在沒有伊朗認可的背景下當選。馬利基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德黑蘭控制著一切。伊拉克有著像阿亞圖拉阿裡‧西斯塔尼(Ali Sistani)這樣的影響力巨大的什葉派宗教領袖,他們不是任何伊朗宗教領袖的下屬。西斯塔尼就公開、而且也在政治層面上反對伊朗干預伊拉克內部事務。
愛爾福特(Erfurt)大學教授塞德爾也認為,什葉派掌控的巴格達政府並非伊朗的傀儡。他指出,從今年4月議會選舉以來圍繞新總理人選的持續性爭議便暴露出伊朗影響力有限。因為,實際上,德黑蘭當時就無意繼續接受馬利基。儘管伊朗實權派人物蘇萊曼尼將軍(Kassim Solemani)在長達數月的時間裡在伊拉克參與危機處理,但馬利基並不那麼容易被趕下權力寶座。塞德爾教授評論馬利基倔強的原因時說:「只要伊拉克有任何一個政治派別硬頂著,即便伊朗也無法創造奇跡」。
什葉派新月區的一部分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面積約為伊拉克的4倍,人口是它的3倍。對伊朗而言,這個西部鄰國在戰略上十分重要。塞德爾教授指出,伊拉克是所謂的「什葉派新月」的連接體。這個新月狀地帶囊括了從黎巴嫩經敘利亞和伊拉克,直至伊朗的什葉派地區。
現在,伊朗在伊拉克的政治、戰略和宗教利益因遜尼派恐怖主義民兵組織「伊斯蘭國(IS,前身為『ISIS』—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推進而受到威脅。為阻止遜尼派極端勢力的突進態勢,伊朗人不惜與其死敵美國攜手。控制了伊拉克北部和西部大片地區、威脅著什葉派聖地的「伊斯蘭國」成為伊美兩國的共同敵人。貝魯特卡內基基金會中東問題研究中心負責人哈提卜稱,伊朗革命衛隊的精銳部隊已在與遜尼派民兵作戰。美軍也對「伊斯蘭國」實施了空襲。伊朗和美國都支持巴格達中央政府以及庫爾德人對極端分子的鬥爭。哈提卜認為,這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經由在伊拉克的行動,伊朗重新與美國展開對話。
作者:AndreasGorzewski 編譯:凝煉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