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冒產品害人害已
2002年3月12日文章一開始談到一家德國企業,這家企業的產品被中國仿造,仿冒產品的品質十分低劣。接著,文章又列舉了不得不與中國仿冒行為做鬥爭的一系列西方企業。然而,正如文章所指出,這些造假行為的受害者不僅是西方企業,中國人自己也受害不淺。明鏡周刊寫道:
「許多中國企業也成了這種造假行為的受害者。中國流行的一句話說:『除了親媽,其它都是假的』。中國藥房出售的避孕藥中,除了澱粉外,其它什麼都沒有。超級市場經銷偽造的名牌茶葉、名酒和名牌餅乾,其中有些甚至含有有毒的成分。
顧客服用這種偽造的假藥,給汽車裝上低劣的剎車片,還以為買了名牌產品,其後果是帶來生命危險。許多仿冒製造名牌產品的人並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有什麼不對,因為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概念同樣是從西方進口的,在中國立足還沒有幾年的時間。從文化歷史的角度來看,仿冒有其久遠的淵源:模仿傳統畫製成的贋品與正品一樣,能賣好價錢。
往往受害者完全知道偽造者的身份。總有外國商人說,他們雇傭的中國工程師和技師攜帶藍圖和技術逃之夭夭,然後自己成立一個公司,生產與外國公司產品一模一樣的產品。」
但是,明鏡周刊也承認,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並正在採取措施:
「北京的政府和政界人物都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尤其因為仿冒名牌商品的做法使得政府損失了數十億的稅收。最近,中國的橡皮圖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商標法和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法律進行了更為嚴格的修訂。壓路機在大庭廣眾之下銷毀偽造的音像製品、皮包和香水。據官方自己公佈的數字,僅去年一年,當局就封閉了五十萬個造假工廠,這些工廠生產的產品價值折合23億歐元。
中國總理朱鎔基不得不承認,儘管進行了這麼多的打假活動,在中國的一些地區,生產和銷售的偽劣商品的現象仍然在到處蔓延。更為嚴重的是,有些開工不足的國營企業也加入了騙子的行列,更有偽造者與警察、軍隊同流合污。由於工廠是重要的經濟來源,在有些地區也是唯一提供就業的單位,所以地方政府拒絕關閉這些造假的工廠。造假人被抓獲後,反正沒有什麼可懼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