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介於東西方之間

2014年5月16日

就在西方努力試圖在核計劃問題上與伊朗達成一致的同時,中國則以平視的態度對待世界多極化格局中的伊朗。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中國的做法更可取。

https://p.dw.com/p/1C1Kx
Hossein Dehghan Chang Wanquan Iran China
伊朗國防部長達赫甘與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在北京會面圖片來源: Isna

(德國之聲中文網)下周一(5月19日),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hani )將抵達上海並出席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簡稱"亞信")第四次峰會。他和另外24位亞非國家領導人將就世界和平、安全和穩定進行為期兩天的討論。倫敦、柏林和華盛頓的客人只能作為觀察者參加。這回輪到西方旁聽了。對於魯哈尼來說,在亞信峰會上作為中國和海灣國家之間的領軍力量,伊朗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而提供這種機會的多邊會晤少之又少。就伊朗核計劃達成新的日內瓦協議以來,伊朗和西方國家的關係雖然有所緩和,但是西方政治家依舊把伊朗當作"沒有教養的孩子"。這種態度恐怕難以達成持久且令雙方都滿意的妥協。

在亞洲就不同了:特別和中國,伊朗歷來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制裁對於北京來說並非適當的權力手段,它更追求"以接近求變化":差異越大,就越要交流。伊朗國防部長達赫甘(Hossein Dehqan)五月與中國國防部長在北京會面。四月底,伊朗財經部部長塔伊布-尼亞(Ali Tayyeb-Nia)在北京與中國商務部部長也進行了會晤。與伊朗密切的經濟合作不僅可以保障中國的油氣供應,而且在北京看來,這也是反對宗教和意識形態偏執的最佳手段。不同於伊朗的神權統治者們,北京堅信,政治裡容不下宗教。但是北京卻沒有對伊朗擺出居高臨下的姿態。伊朗是中國的"戰略夥伴"。

Global Media Forum GMF Foto Frank Sieren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

由來已久的中伊夥伴關係令雙方合作更加方便。早在2000年前,兩國就共同在絲綢之路上經營生意、交換物品和交流經驗。當時的波斯帝國和中國漢朝是該地區的兩大帝國,雖然雙方存在各種差異,但是在交往中堅持互相尊重,如今依舊如此。

因為西方的孤立政策,伊朗比以往更加需要中國。作為伊朗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人幫助伊朗建設基礎設施,換得石油,用新火車換天然氣。最新又啟動了15個伊朗能源領域的新項目,價值3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在全球政治問題上讓伊朗作出讓步也是不無可能的。

中國無法獨力維持伊朗的經濟水準。這個曾經繁榮發展的國家的經濟如今處於崩潰邊緣。華盛頓的制裁使伊朗外貿受到致命打擊。美國也威脅對所有沒有對對伊貿易進行限制的國家實行制裁。甚至沒有遵守美國規則的企業也會在美國市場遭到為難。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近日宣佈,懸賞500萬美元緝拿一名據稱向伊朗出售武器的中國商人。北京認為這是美國對中伊雙邊關係的肆無忌憚的干涉。

然而,北京也並非在和伊朗進行毫無條件的合作。為使伊朗作出讓步,中石油一直在拖延開發世界最大儲油區阿扎德干(Asadegan)油田的工期。但這只是友誼框架下的壓力,而非敵對情緒。在伊朗總統魯哈尼即將訪華之際,兩國國防部長強調繼續發展軍事合作。伊朗的例子表明,西方的政策不是最明智的選擇。俄羅斯也不例外。政治強制力的壞處是:它僅讓人屈服,卻無法讓人心服。而且,只有各方都參加才可行。例如,中國就不想也不必再採取這種辦法。除了西方政策以外,還有其他明智的辦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將出席下周二在上海舉行的亞信峰會。

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是德國之聲的中國特約記者,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編譯:安靜

責編:石濤